“不要被欲望填满了自己,只有做到精神自由,才有可能实现肉体自由和财务自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大部分的手机APP,都有类似于花呗借呗的这种功能。
而且整体环境也是在大肆的鼓励消费,拉动内需,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斥着广告和消费的时代。
消费这个事,变得越来越便捷简单了,足不出户就能选购物品,动动手指就能下单。
但,对个人而言,这并不是件好事。
消费和付账的障碍被极大简化了,随之而来的就是我们的购入越来越多,而钱包却越来越空。
甚至被消费主义洗脑,去超前消费,去分期付款,一点也没注意潜在的危机。
每一次的超前消费都是在透支未来。
想一想,每个月工资或生活费刚到账,还没焐热就急哄哄的还上个月的账单。
还账后口袋里所剩无几,又不得通过各种花呗去预支下个月的消费。
更有甚者,一时花费一时爽,等到了账单日才傻眼:怎么花了怎么多,咋还?
不知不觉就掉进了消费主义的陷阱,开始了“消费—赚钱—还账单—再消费—再赚钱”的恶性循环。
成为了不得不乖乖听话打工的牛马,一位被固定在工位上不敢停下的螺丝钉。
在此,想聊聊关于花钱的这个话题。
一、拒绝一切超前消费
为啥?有钱不需要去超前消费,没钱不应该去超前消费。
每一次的超前消费都是要还的,都是找未来的自己借的。
谁又能保证未来的我们一定愿意或者是还得上这笔账呢?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要在自己还不成熟的时候,去体验那些负担不起的东西。
一切都需要一个平衡,欲望太多则易失衡,则易跌跤。
二、警惕那些所谓优惠
永远要因为自己需要而买,而不要因为优惠券而买。
优惠券,其实商家精心布置的一个消费陷阱。
其实很多商品所打上的优惠价就是它本来的价格。
标上或红色或黄色的背景,再加粗字体,看起来更加显眼,更具有吸引力。
同时利用心理学上的锚定效应,加上一个被划掉的不存在的原价作为对比,无形中给我们一种不买就亏的感觉。
何解?买东西不要看优惠了多少,而要看实际花出去了多少。
永远不要为了花掉消费券或者凑满减而去买自己不需要的东西。
因为商家只要卖出去了就是赚,但我们只要盲目花钱了,那就是亏。
三、优先考虑性价比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已经比过去好得太多了。
即使是现在最朴素的生活,也远远超于几十年前的条件。
所以买东西不仅要考虑它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也要考虑我们花费和付出了什么。
下单之前多思考下:这个东西的目前的价格我是否觉得合理?真的值得吗?
东西买回去会放在哪里?是否会经常使用?是否好打理?会是鸡肋的存在吗?
就如大几千的贵妇面霜,没有一定剂量的话效果也上不来,你能保证一辈子都能持续用吗?
就比如燕窝和豆腐,燕窝可能比豆腐蛋白质等营养多那么一丢丢,但是价格却相差太大。
阿胶其实就是驴皮,而补气血的东西有太多可代替物。
但如果不去营销,不去讲故事,商家又怎么赚得盆满钵满呢?
很多时候,其实都是我们心底的欲望在作祟。
但是,相比于物质上的丰富,精神上的富足和早日退休的愿望对我来说更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