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自南宋以来就是鱼米之乡,尤其到了明清,更是作为江南名府绍兴府的县魁笑傲浙江。作为一个重科举、重经济的浙东名城,为什么能够在九百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着这样的优势呢?今天我们沿着这个思路,讲讲新时期余姚县域经济再腾飞的就业新思路。
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是要保证人口的增长,同时又要保证相对充分的就业。改革开放以前,小农经济占主导的余姚县域经济,在手工业上也有较大的布局,形成了城乡两种不同的就业形态。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以后,市场经济的方向得到确认,从而推动了余姚县域城乡双动的制造业经济大盘活,以外来制造业加工为龙头,以农村人口劳动力解放与内陆省份人口流入为两翼,余姚县域经济迎来了突飞猛进的时期,渐渐地诞生了大量的个体制造作坊或工厂,以及逐步形成了像舜宇这样的代工大企业。
不过,外向型经济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持续,影响很大,余姚县域经济也有必要向内循环为主、外循环为辅的新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上靠拢。外向型经济的竞争力在于成本,我国当前的人力成本、原材料成本、销售成本等综合成本因素,有些行业已经接近发达国家,优势不再明显,或者说优势已经不复存在,在这样的新经济形势下,我们余姚的县域经济又该如何来调整呢?
余姚整个县域,已经积累了传统制造业的各种要素,并且在某些科技的发展方面也走在了国家的前列,加上财富的集聚以及大量外来人口的落地生根,只要在国家经济新战略的大框架内盘活这些资源,余姚县域经济的发展还是很有希望的。
解决就业,就是余姚县域经济转型的重要基石,只要看清楚这些就业问题,我们就大概了解到余姚未来县域经济发展的方向。总的来说,我们要解决以下三类人群的就业问题:
一是要解决存量常住人口的就业问题;
二是要解决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
三是要解决年轻人的就业问题。
常住人口的就业问题,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农村务农、农村从事手工业、农村从事临时小工、农村从事制造业加工的人群,这些人群的出路在于美丽乡村的建设、维护,以及旅游业的发展上;二是城镇从事手工业、城镇个人工商户、城镇从事制造业加工、城镇从事服务业的人群,这些人群相对来说,就业的稳定性较好,可以通过培训再提高的方式保持就业能力。
外来人口的就业问题,也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外来人口继续从事原来的制造业加工工作,可以通过培训再提高的方式保持就业能力;二是外来人口就业的转型,主要是向城镇常住人口的就业方向上靠,从事城镇个人工商户的也越多越多,由于他们在服务方面更加热情,已经蚕食了不少原来城镇常住人口的业务,从而形成竞争。
年轻人的就业问题,还是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没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这里不分常驻人口与外来人口,主要是根据家庭财富的积累来择业,有的从事二代个体工商业,有的还是继续进入制造业、服务业做工;二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在余姚,一般是大学专科以上作为衡量高等教育的标准,他们相对来说有较为活络的思路,也能够快速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是余姚县域经济科技、商业等领域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
余姚的地理位置历来重要,现在则是越来越重要。从早期的横向姚江水路、到铁路、到省道公路、再到高铁,现在更是形成或者正在形成纵向公路、横向城铁、纵向城铁的格局。设区的呼声,融入宁波的呼声,成为上海南岸重要的湾区县域的呼声,更是一浪高过一浪。
总的来说,余姚县域经济必将前行,主要得益于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战略——长三角一体化、杭州湾区建设,是驱动余姚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力,我们保障了域内人口的未来就业方向,就基本上融入到了新的经济格局当中。
作者 方建勇,1978年生,浙江大学毕业,硕士研究生学历,曾在央企工作,担任过“国家千人计划”专家助理,计算机行业资深工程师与管理人员,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第一批受训高管,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会员、ACM国际计算机学会会员、CMSS(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员、CIPS(中国中文信息学会)会员、CSL(中国物流学会)会员、CSIAM(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会员,发表1篇海外SCI论文,华为云MVP,申请超过15项国家发明专利,2019中央军委科技创新局主办的第二届“源创杯”东部赛区复赛优胜奖入围全国总决赛,2018AIIA全国医学人工智能大赛新锐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