辗转反侧,夜不能寐。
晚自习导员说了很多,说到了一个词,学校风气。一个新生要回去复读,也说到了一个词,学校风气。
仔细看一下,大学不像大学,大学生也不像大学生。大学校园里,发传单的,摆摊卖东西的,在宿舍楼道里发传单的,进宿舍推销的,化妆品,饰品,报纸,零食……一个学校的兼职群一大堆,群里天天发各种兼职信息,空间里被推销的产品刷屏。大学生天天想怎么赚钱,怎么让个人利益最大化。所以在学校里发传单的,摆摊的,进宿舍推销的,在空间推销产品的,也基本都是大学生。似乎忽略了一个字:道。
盗亦有道。而我们的“道”是什么?原则还在吗?有原则吗?为了赚钱或者其他利益,推销产品,报纸,杂志,不作为的社团或组织,包括计算机班,会计班,考研班。尽管是为了学习,可是真的很诧异,这些辅导班的推荐者不应该是校外的工作人员吗?为什么是学生呢?到底是推荐还是洗脑?如果真的优秀,何必推销。人民日报需要推销吗?读者意林需要推销吗?产品的广告是不少,可是有些广告做着做着就做不下去了,质量不过关,推销有用吗?
读书人,底下都应该有一个“士”字守着。在这个范围内活动。这是一个无形的圈,出了这个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呢?
也曾为了各种兼职疯狂。但是有些事可以做,有些事不可以。发传单可以,在校外;不推销,包括学习类的报纸在内;自己在大一被坑了,不能再去大一那里坑他们;当辅导班老师可以,量力而为,高中的不收。这是关系到高考的事,如果一个假期因为自己赚钱而浪费了他们的学习时间,难道不会良心不安吗?同样那些夸大其词推荐考研班的人,如果因为个人利益耽误了别人考研,难道不会良心不安吗?我在反思,暑假里去报名辅导班老师,去推销他们报班,是不是错了。毕竟还达不到老师的水平,怎么能去辅导班当老师呢?这是关系到教育的问题,如果误人子弟,这个责任承担的起吗?
上着上着大学,就把这个“士”丢了。自然也不知道自己的“道”是什么。太功利了。本该读书的年纪,掺杂了太多无关的东西。做兼职也是投机取巧,不肯踏踏实实的赚钱。我欣赏那些在餐厅、图书馆打工的人,欣赏那些周末在肯德基德克士打工的人,而鄙视那些刷屏推销的人。这是视觉污染。
社团制作纪念书签,不知道怎么被人盯上,要在背面宣传考研班,并扬言给赞助。如果这样,书签和传单有什么区别?虽拒绝,还是无比气愤。没有“道”,这些年的书算是白读了。为了一己私利,不惜利用社团作为宣传手段,真是可恶至极。这样的赞助,给多少钱都不做。熊十力因为蒋介石消极抗日,果断拒绝蒋介石赞助的研究所经费一百万支票,后又拒绝赞助出书费用二百万。而他的研究所没建成,书自费出版。如果没有这种精神,算什么大师?
社联出台的新规定,赞助费1000元以内,不能在校内发传单挂条幅。一开始沮丧,后来觉得大快人心。倒是真心希望不管赞助多少,都不允许在学校宣传产品。大学不是市场。读书的地方,怎能被如此之多的商业气息沾染?回想起社团的诗词风采大赛,为了赞助,称之为“魅族杯”诗词风采大赛,不知道下次是不是应该称之为“苹果杯”“三星杯”。收之于贿,必定受制于人。所谓的自由,不是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而是不想做什么就可以不做什么。前提是抵制住诱惑,控制住欲望。
大学生之“道”是和学校有直接关系的。如果学校下达一定的规章制度,杜绝校内摆摊发传单挂商业条幅,学校风气一定可以改善许多。大学生之“道”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崩塌。至于社团的生存,取缔不作为社团,一个领域只存在一个到两个,在精而不在多,活动经费由学校赞助一部分,剩下的社团内部想办法解决。大型活动门票制,自然不会经费短缺。车到山前必有路。生存的逼迫下,必定会有解决方式。
大学之“道”的衰退自然有学校的原因,但这不是推卸自身责任的借口。毕竟,还有那么多人把这个“道”守住了。那些真正想读书想考研的,早就埋头苦读了,哪里有时间刷屏推销产品,逛宿舍发传单,推荐考研班。而那些连平时的课都不听,连课本都没有好好读的人,有再好的老师讲课有什么用?照样听不进去,即使告诉他这就是考研真题,他也未必能考上。
学校下达中美交流通知,去哈佛大学交流。自然是遥不可及,即使经费充足,也没有能力。搜了一下中美学生交流的网页,看到记者在哈佛大学采访,大学里凌晨两点灯火通明,餐厅里拿着面包看书的学生数不胜数。北大的一个学生说,我在哈佛一个月读的书比在北大一年读的书都要多。他们虽累,但乐此不疲,因为肩上担得是国家的使命。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学术献身之精神,也是大学之“道”,可是这种“道”在我们身上已经很少看到了。没有人会想,这门学术没有我将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都是被灌输,地球离了我照样转。谦卑,卑处一隅,应该是面对学术之广阔,浩大,深奥,而非面对嘲笑的妄自菲薄,自轻自贱。
曾一度想准备一个讲座,讲大学之道。而那时候我想的大学之道不过是大学要走什么样的路,现在才明白,大学之道的“道”不应该仅仅是“道路”的意思,更是一种道义、责任、使命和原则。这才是最重要的。不管选择哪一种大学之道,这种道义都是值得遵守的。这是“道”,是“士”,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尊严,一个读书人应该坚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