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孔子的弟子
本书对孔子及其弟子的形象介绍的血肉丰满,令人欣喜地看到了《论语》中片言只语之外活生生地人物个性。
孔子教过的弟子近三千,真正从孔子那里学到本事的不过七十七个。
最好学的学生是颜渊。
颜渊出身贫寒,父亲颜路早在孔子尚在鲁国为官时便做了孔子的学生,颜渊也算是子承父业。颜渊家境,孔子非常清楚,家徒四壁,经常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有时饿得受不了,只能喝碗凉水充饥。但即使这样,颜渊还在那里温习老师教给他的功课,同时预习即将要学的内容。颜渊不肯错过老师的任何教导,为此他随身带着刻刀与竹板,以便将老师的言行记录下来,既方便回去好好复习,还可以让老师的言行长留青史。
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论语》其中一则就是:“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学生只是对照参考书翻译弄懂了句子意思,但对于颜回(即颜渊)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状况,学生并不是很了解,如果老师把关于颜回的故事讲给学生,相信必定会给他们的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对《论语》的理解也会更透彻更形象。
看似不好学但贴心的子路。
子路少年时是个在外流浪的“野孩子”,孔子看了不忍心,便把他收养了下来。没想到子路长大后,成了李逵式的莽汉。孔子喜欢子路的朴实与耿直,没有坏心眼。因此在品德方面,子路算得上真正的“君子”。
子路在卫国任职,一群小人密谋造反,连君主都被迫投降了,固执的子路却认为卫国不能连一个忠君爱国的义士都没有,所以拒绝了一同在卫国任职的同学高柴的劝阻,盔甲都没来得及穿,便朝“乱臣贼子”冲去,最后被乱剑刺死。
守孝六年的子贡。
自从颜渊、子路离开,子贡就成了孔子最贴心的弟子。
孔子去世后,子贡和同门送走了老师,又在老师的墓地边搭了一间茅屋,继续与老师朝夕相处,六年后才离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