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彭小六的洋葱阅读法,试着用他说的快速阅读的方式来读一本书。
一、快速阅读五步骤——因、概、扫、切、复
因——读这本书要解决的问题
概——浏览封面、目录、前言、后记等,对这本书讲了什么有整体的印象
扫——翻书,重点浏览章节内的标题、开头结尾等,画出本书的重点章节。
切——着重突破重点章节。
复——复习最好的办法是输出,通 过分享的方式。
思考:对于读书的步骤这类的内容我们都是有所了解的,重要的是要按照步骤实践,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就是,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了书里的内容,会沉溺其中,思维的惰性就开始了,没有思考没有评判,只是顺着内容看下去。很多时候读书慢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读书的时候思考变成了一个不存在的事情,这是单纯的读而已。
联想:突然想到的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中所提到的,对于“阅读”的定义,不是为了获取信息,而是……
二、“因概扫切复”应用
(一)因——了解孔子一生的主要经历、有哪些人生中的大事件
(二)概——
1、作者李长之被鲁迅视为天才。
2、写这本书的视角是孔子的故事,写作目的是使大家看一看孔子在当时是怎样生活的,以及当时的人是怎样看待孔子的。。
3、孔子的一生简介:有十五便“志于学”的少年意气,有夹谷会齐牛刀小试的喜悦,有见君王“好德不如好色”的悲叹,有率领众弟子奔波辗转如丧家狗的艰辛,有命悬一线却不该从容的气魄,有至死不渝追寻理想的执着。
4、目录——按照孔子一生的时间顺序进行的,成熟之前、政治生涯辗转奔波、回归故土
(三)扫——
因为本书是以故事的形式组织的,每一个篇章都是孔子生活的一个阶段,因此,在扫这个阶段,结合“概”阶段的孔子一生简介,就书中的重点事件进行提炼。
1、在挫折中前进、
2、在外交上的胜利——夹谷会齐、
3、孔子出走——因膰去鲁、
4、在匡城被拘留——微服过宋、丧家狗的故事、
5、仍然回到卫国不愉快的三年——丑次同车、好德不如好色者、
6、在陈绝粮
7、颜渊子路之死——天丧我!不食肉糜
8、最后的歌声——天何言哉。梦不见周公,却梦见自己坐在两个柱子之间接受祭奠。
(四)切——重点
1、在挫折中前进
孔子的童年时悲催的、孤苦的。父亲叔梁纥和母亲颜鰴在的结合不符合礼制,他的母亲过着不称心的日子,孔子从小便学会了察言观色。三岁时,父亲去世,母亲一人带大,其困难可想而知。十七岁母亲去世,孔子是个大孝子,一直穿着丧服。此刻的孔子是非常希望能够有机会表现一下自己的,但是却有些少不更事。有一次季氏邀请名流赴宴,孔子穿着孝服就跑去了,被赶了出来,说我们请的都是有地位的人,不招待叫花子。
挫折之后,孔子便更加发奋了。当然,这是《史记·孔子世家》中所表述的,这也很有可能是为了美化孔子的形象的铺垫。
没有从政的机会,孔子便有了更多的机会去学习各种本领,六艺、做过最底层的小官,但是孔子这个人最大的好处就是做什么都尽心尽力,力求做到极致。
当然这样的经历也让孔子对于出仕和自我成长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认为一定要有足够的学养再去做官。
因为挫折,孔子也有更多的谦卑,更多的时间从事教育工作。
2、在外交上的胜利——夹谷会齐
这大概是孔子一生中政治上最辉煌的时刻。五十岁的孔子,在鲁国担任大司寇。齐国国君邀请鲁国国君在夹谷相会,有点鸿门宴的意思。孔子作为大司寇随行。孔子作为这次盟会主持仪式的司礼官。由于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预先设军防范,使齐景公想用武力劫持鲁国君臣的阴谋未能得逞。
具体过程如下:到了盟会的地方,除土为坛,上设席位,用土垒成三级的阶梯,以诸侯会遇的礼节与齐侯会了面。宾主互相揖让着登上坛,又互相敬完了酒。齐国的傧相请求以齐国的地方舞乐为两君助兴,齐景公答应了。于是一支手持各种兵器的舞队一哄涌至坛下。气氛立刻变得紧张。孔子见势不妙,急切地登上台阶,一面行礼一面厉声责问齐景公:“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为于此!请命有司!”
齐景公自知理亏,挥手示意舞队撤走。此时气氛稍稍和缓。此时,齐国傧相又上来请示齐景公说:“请奏宫中之乐。”景公点头允诺,于是一群庸俗不堪的侏儒小丑之类,立即上前嘻戏吵闹。孔子再次跨上台阶严辞质问:“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齐景公无奈,只好下令将那群侏儒小丑杀掉。
在这一外交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孔子的智慧、勇气和魄力,看到了孔子的大义凛然、浩然正气,孔子真可谓是文武双全。
正是这次外交上的胜利,奠定了孔子在鲁国的地位,孔子在这次会面中的表现,也让齐国心生惧意,因此,才有了后来的因膰去鲁。
3、孔子出走——因膰去鲁
为了避免孔子继续在鲁国执政,鲁国会逐渐强大起来。齐国便准备利用鲁定公贪图享乐的特点,离间孔子和鲁定公的关系。齐景公派人送了很多美女和乐师到鲁国的边境。鲁定公得到美女后,终日宴乐,多日不上朝听政,不再信用孔子。这年的大祭后,按礼制应当把祭肉分赠给国中贵族。但在季氏授意下,唯独不给孔子家送祭肉。孔子感到失意,便带领弟子颜回、子路、子贡、冉求等数十人离开鲁国,开始了长达十四年之久的流离生涯。这一年孔子55岁。这就是著名的因膰去鲁的故事。
4、微服过宋
孔子站在城东门附近等候弟子们。子贡等人比孔子先到,没有遇见孔子,就到处询问。一位老乡告诉子贡: “城东门站着一位高个子老头,长相奇特,脑门像古帝唐尧,脖颈类似尧时的皋陶,双肩类似郑国贤相子产,腰以下像大禹,脊背微屈,样子又瘦又累,神态却像一只丧家之犬。”
子贡找到孔子后,把这话告诉他。孔子听后大笑说: “说我外貌像古之圣王贤相,实在不敢当。但说我像一只丧家之犬,倒真是很像啊,很像啊!”
“丧家狗”,李零认为,凡是怀抱理想,在现实的世界中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当然也有人说孔子是“堂吉诃德”
暂且不说其他,由此可见,孔子在各国游历过程中的狼狈和颠沛流离、筚路蓝缕。
5、丑次同车
孔子来到卫国,原本以为会得到重用,最后的结果不过是被利用。当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南子召见他。孔子几次拒绝最后却因为礼制还是见了孔子,当然,南子在卫国就是寻欢作乐的代名词。当卫国的国君发现,孔子竟然见了南子之后,他觉得孔子终于接地气了,终于是可以亵渎的了,于是有一个孔子找国君商讨政事的时候,南子也来找国君。于是国君便同南子共乘一辆车,孔子在后乘一辆车。这就是著名的丑次同车。孔子才会发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的悲叹,这也让孔子最后不得不离开了卫国。
6、绝粮陈蔡
写孔子去卫适陈,又将赴蔡,楚昭王闻孔子在陈蔡之间,使人聘之。陈、蔡大夫相议,以为楚用孔子,陈蔡必危,乃相与发兵围孔子于野。孔子绝粮三日,幸子路降服鲇鱼精,孔子与众弟子杀之充饥。——《史记·孔子世家》
简单说来,楚昭王知道孔子的德行声望非常得高,很希望见见孔子,看看能不能有机会让孔子这位圣贤给楚国提供些治国的方针。孔子想要去看看有没有可以为百姓服务的机会,就启程前往路上,沿途必须要经过两个国家,一个叫陈国、一个叫蔡国。孔子走在路上,刚好在陈蔡交界,陈蔡大夫就在那边起了计谋了,说孔子这一位圣贤才高八斗,智慧非常得深远,他每次有评论的地方,都切中诸侯缺失,如果楚国聘请孔子,孔子在那边当官,那么陈国、蔡国恐怕很快就会被楚国给并吞了。于是他们就拍官兵将孔子一行为主,官兵困住不让孔子他们走,他们可以吃的都吃完了,然后饿了七日,叫绝粮七日。
7、颜渊子路之死
孔子听说有人在打猎的时候,打到了一直麒麟,麒麟是吉祥的象征,孔子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现实孔子的儿子孔鲤去世,接下来就是颜渊去世。子路则是被乱刀砍死,剁成肉酱。晚年的孔子,经历丧子之痛、最心爱的学生、最亲近的学生都去世了,这对孔子是巨大的打击。
8、最后的歌声
收获:通过这本书,对孔子一生中重要的大事件有了基本的了解。看到了他一生的历程,李长之做这本书是非常的用心的,虽然是一本基础读物,但是确实所有的都是有出处,这对读论语也有很大帮助。之前《论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知道背景,所以读起来不能理解,了解了孔子的经历,结合书中给的注释,再次梳理《论语》,就更加清楚明白了。小书本,大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