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时兴起,就着手头的材料做了一道创新菜——粉蒸三文鱼金瓜盏。粉蒸肉是普通的家常菜。四川的做法通常是在碗底铺一层淀粉比较重的蔬菜,肉放在上面,这样上笼蒸制的过程中肉里面的油和调味就会渗透到菜里面,最后的成品,肉不至于太油腻,菜也因此而增色。铺在碗底的菜随时而变,秋天南瓜下来了,南瓜的底就倍受欢迎。用南瓜做底的一个改良版就是金瓜盏。一个小南瓜或者叫金瓜,顶部挖一个口把盖子揭开来,里面掏空,肉码进去,一起上笼蒸。家里小南瓜是现成的,但昨天超市里的五花肉不好,意外地却以很划算的价钱买到一些非常新鲜的三文鱼碎块,于是就有了这道菜。
乍一看这个搭配,一定会皱着眉头斜着眼睛说一句“这是什么和什么呀?”其实这个搭配是有道理的。粉蒸肉的本质在于用五花肉的油去滋润炒干磨碎的米粉,而米粉的香味则浸透到肉当中,二者互相呼应。如果是粉蒸牛肉则需要加入大量的菜油才能达到这个效果。反过来看三文鱼,在所有常见食用鱼肉当中这即使不是脂肪最多的鱼恐怕也是脂肪最多的鱼类之一,在蒸制过程中会析出大量的油脂,达到与粉蒸肉类似的效果。
类似这样乍看上去不着边际但其实很靠谱的事情还有很多,尤其在大数据时代的今天,这样的事更是层出不穷。多少年以来银行审核个人贷款最重要的指标之一是信用记录。个人信用记录评级机构和银行、政府部门、公用事业公司等长期合作,搜集了海量的个人消费和信贷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对每个个人的信用打分。说白了就是用一个人过去的欠款还款历史数据来推导他将来赖帐的可能性。这个方法的优点不言而喻,基于大量数据并在长期实践中不断检验和修正的统计学模型当然有很大的可靠性。它的缺点同样显而易见。一方面,任何统计学模型都离不开历史数据,所以统计学方法在缺乏历史数据的情况下就显得无能为力。一个刚刚成年的大学生,一个新移民,甚至一个长期旅居国外刚刚回到本国的专业人士,他们在信用机构那里都没有任何历史资料,也就没有信用分数。长期以来银行为如何满足这部分人的信贷需求绞尽了脑汁。另一方面,立足历史并不总能预见未来。一场婚变、一次车祸、一个意料之外的孩子,都可能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生活轨迹,从而导致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在短时间内出现180度的大转弯,而这种变化要通过信用分数反应出来则会有一个时间上的滞后。最近几年,随着社交媒体的风起云涌和大数据技术的日新月异,大量的金融技术(Fintech)创业公司不断依靠全新的风险控制模型推出新的信贷产品。在Facebook上晒个新买的包包,在Tripadvisor上点评一个酒店,在Instagram上贴一张旅游的照片,用Uber叫个车,所有这些暴露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的点点滴滴的生活细节,跟你能不能拿到贷款有什么关系?听上去是不是想回一句“哪儿跟哪儿啊?”事实上,所有这些你不经意间流露出去的数据每分每秒都在被第三方搜集起来加以分析,网络金融平台用它来判断你将来是否会欠钱不还,广告商用它来决定向你推送哪些广告,你去买车或者其它大额商品的时候站在你对面笑容可掬的销售经理也在偷偷地用它来计算应该给你多少折扣。这个世界不管什么和什么,也不管哪儿跟哪儿,全都挨着。
挨着归挨着,从商业的角度出发,做事情总要有些道理,而这个道理有时候是藏在表面看起来不相关的事件当中的。2016年9月刊的《哈佛商业评论》上有一篇文章讲到一个有趣的案例。底特律的一家建筑公司开发了一批老年公寓,目标销售对象是准备从大房子搬去小公寓的空巢老人。所有该做的商业策划和分析都很到位,广告投放也很有针对性,一切都如教科书一般正确,然而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开发商另辟蹊径的研究最终发现困扰潜在客户下单的一个重要因素竟然是一张小小的餐桌。北美典型的独立屋一楼有一个布置得很漂亮但不常用的客厅、一个用于起居娱乐的家庭室、一个厨房兼日常用餐的早餐间、还有一个只有在节日和重大纪念日一大家子老少几代人聚会或者宴请朋友时才使用的正式的餐厅。案例中的开发商所发现的关键问题就是这个平时只做摆设一年用不了几回的餐厅里面的这张餐桌。正因为只有重要节日聚会才用,这张餐桌在这些老人眼里凝聚了大量美好的回忆,他们在这张餐桌前迎来了儿女的第一个圣诞节又送走了孙辈的第一个圣诞节、庆祝完金婚纪念日又在这里第一次宴请孙女的未婚夫,他们记得桌子中间那块擦不掉的油迹是哪一年的感恩节晚餐切火鸡的时候不小心滴上去的,也记得桌面下什么地方有一枚小孙子当年贴上去的不干胶纸。满满的幸福回忆都物化在了这张餐桌上。当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不再需要这么大一所房子,一次次地跟辛苦经营了半辈子引以为傲的漂亮花园告别,唯一无法面对的就是即将搬入的新居再也容不下这张大餐桌。开发商的“竞争对手”不是别的开发商开发的别的楼盘,而是潜在客户无法克服的心理障碍。了解了这一点,开发商终于明白他们的生意不是造房子而是帮人实现从一种生活状态到另一种生活状态的过渡。开发商推出优惠政策,免费为客户提供两年的家具存储服务,让那些不知道该把餐桌往哪儿放的老人不再纠结。一张餐桌和一套新房,哪儿跟哪儿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