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非议
非议这东西,你见或不见,你理或不理,你爱它也好恨它也罢,反正它就在那里,不离不弃。
别人在背后非议你,主要是由于你不够强大,非议你不用担心受到来自你的惩罚。所谓的非议,是用来欺负弱小者的——那些混蛋们根本不敢对明显的强者有所非议,因为他们知道随后的报复可不是闹着玩的。
善恶其实是次要的。所谓“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那秤称的其实是强弱。
如果你确信那非议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那么一定是你某一处(哪怕你暂时想不出到底是哪一处)弱了,乃至于那些人竟然以为“哪怕错怪你了也无所谓…….”,或者他们想着“让你丫牛逼!”然后要借此把你变成弱者。
于是,面对非议的时候,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去辩解,而是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因为在你有了巨大的成长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位置就不一样了,位置变了格局也就变了。
再反过来,面对非议你居然需要辩解的这个事实,从另外一个侧面会暴露另外一个事实:你就是不够强。
其实很容易理解那种受不了非议的心情:
不在意吧,好像影响还很大;
在意吧,又好像并没有上升到法律保护层面,或者存在让你很难使用法律来维权的境况,所以常常也没什么办法;
觉得人家品德不好吧,可品德不佳的事实好像也并不影响那些人继续生活,而自己倒是三观尽毁。
到最后常常痛恨自己不聪明,想不出怎样才能做出那么低劣的事情而又不被发现——全然忘了自己竟然正在努力成为自己讨厌的那种人……….
非议太大,说明你自己可能那里处理的不够妥当,非议没那么大,花费时间在辩解上其实是很浪费的,那注意力和时间还不如干点真正有用的事情。
如果自己错了,就承认,并且想办法承担后果——大丈夫就应该这样。而别人错了,承认与承担都是别人的事,用不着自己去操心;如果那错造成了自己的损失,却也无法上升到法律保护高度或很难用法律来维权的,那就先不要追究——因为自己的注意力和时间更宝贵,不应该浪费在这样的地方。等自由有一个极大的成长之后,格局一变,自然云开雾散。
——关于争论。
为什么会引发论(两个人之间的意见不合)?甚至争议(多人参与或观望)?为什么这些最后都会演变成争吵(主要是吵)?
(一)低层概念差异
人的底层操作系统是由概念和方法论构成的。于是,一个人的思想基石就是概念,于是,很多时候,人和人之间是从根本上就完全不兼容的。
有些概念,在绝大多数人的脑子里干脆就是混沌的,比如“价值”——什么是价值?如何衡量价值?“价值”这个概念,可以被称为“哈姆雷特概念”,因为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旦争论中出现这种概念上的冲突,就是永恒的狗血结局。
(二)主次不分
若是两个人的基本概念是相同的,相通的,或者兼容的,一般不会产生争论。若是产生争论,常常来之于主次不分。若是其中一方把边枝末节的事情非要拿到台面上,理论清楚倒也不是不可能,但肯定是浪费注意力和时间的,更重要的是,那细嗦漫长的过程,很容易让大家忘记了真正重要的东西,也很容易在这个过程中擦枪走火,突然之间爆发成原本从未想象过的狗血结局。
观察多了就会发现,绝大多数还算有质量的争议,若是双方都分得清主次,或者洽好双方认为重要的或者次要的重合,那么争论很快就会结束。
(三)价值观不同
价值是哈姆雷特概念,价值观就更复杂了,因为价值观是基于价值的选择集合。有些人认为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哪怕为之牺牲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另外一些人有其它方向上的集体主义,认为家庭这个集体比其它集体更重要,为了家庭或者家庭成员只能牺牲其它利益………于此同时,还有很多人认为个体利益要最先得到保证,并且坚信这事儿放在谁身上都一样,所以这并不算是自私………..
这些咋看起来空泛的单一选择,一定会与其它各种长期积累的选择纠缠起来,形成一股绝大多数人自己控制不了的力量。有些人性格纠结,根源就在于他们从来没有认真梳理过自己的选择,甚至从未想过价值究竟是什么,他们不可能像另外一些人一样,不仅时常梳理,还经常为了保持一致而不断重新选择。所以,绝大多数人其实是没有与他人争论的资格的——因为他们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他们脑子里的各种选择相互冲突的多得去了,各自还在不断打架中……..哪儿有能力有功夫掺和外界的争论呢?
(四)立场不同
你所处的那个位置,常常会决定你的视角——虽然走到那个位置是你的主动选择,但站在那里之后,那个视角却可能会反过来限制你能看到的,能想到的东西——甚至,即便你努力保持清醒也有时完全不起作用。
有些争论,其实并不是道理上的冲突,只不过是视角不同,层面不同而已。
(五)历史不同
每个人都有历史,这个历史断然无法与他人完全相同。这个历史是积累出来的,各自之间的差异来源于底层概念的不同、价值观的不同、立场的不同、以及思考能力的不同(即,主次不分的程度)……最令人无能为力的是,历史的不同带来的经验与感受的不同,最终导致结果只能迎合历史。
国外一个双盲测试的结果显示:
‘相信“压力影响健康”的人,健康就真的受到了影响;相信“压力不影响健康的”的人,健康就真的没有受到影响。’——这种观念影响结局的现象,使得有些争论永无平息之日,因为从争论双方各自的视角来看,自己都是天经地义正确的。
最终的数据表明,无论哪一方都得到了印证自己想法的结果…….
(六)无仲裁
法庭里是有法官的,而法官的核心作用就是面对争论双方随时做出正确的仲裁。尽管控辩双方都在据理力争,但为了胜出,各自都要使用一切能用的上,能奏效的技巧——有些技巧其实就算高明,却不能见光。什么样的话不能说,什么样的手段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用,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绝对不该用,都是需要仲裁的,且需要争论双方无条件服从仲裁才可以继续进行下去……….可在生活中、工作上、通常并没有仲裁角色的存在,有的话,也不过是和稀泥的高手们。于是,绝大多数原本有意义的争论最终沦为“街坊令居们来评评理啊”之类的狗血…………..
当我开始觉得争论完全是浪费时间的时候,才开始反应过来,原来讨论和争论并不是一会事儿,有核心上的差异:
讨论的目标是为了让自己更明白;
争论的目标是为了彻底说服对方;
一旦归结到这里,就反应过来了,争论是完全无用的,因为其实很难达到效果;讨论才是有意义的——自己的进步才重要,不是吗?
进一步观察就明白了,绝大多数人不懂什么是讨论。在他们的脑子里,讨论和争论是没有详细区分的。在他们眼里,意见不合时,最好“和为贵”;若是一定要掰扯个明白,那就是“争论”,结局只有输赢。所以争论一旦开始,就只能是一个你死我活的结局。即便明知理亏为了面子也绝不能低头,想尽一切办法激怒对方,让对方收不了场…….
绝大多数人,都采用相同的捷径处理争议——这就是‘人微言轻’的根源。重要的人物说话,著名的人物说话,都是自然而然‘有分量’的,普通人说的话,就是次要的,没有分量的…..
这是无法纠正的习惯,与之作对就是自寻死路。想明白这个道理,就知道,既然人尚微,就莫不如先不说话,专心做事,专心积累,成为那个能说话的人,貌似这才是更重要的事情,这才是最高效的解决方案。
等我们放弃争论,最多偶尔跟别人讨论一下,这种习惯慢慢养成之后,才有了深入反思的机会:
争论的冲动常常来之于自己的弱小。很多时候,不是‘人微言轻’,而是‘人微易怒’,弱小的个体更容易闹情绪,若是有情绪掺杂,哪儿言论就越发的不靠谱,不靠谱的言论又掺杂着更多的情绪,恶性循环生生不息。
——关于蔑视链
放弃争论很久之后,可能会发现另外一个由此产生的惊喜:
彻底逃离蔑视链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一旦自己参与争论,无论结果如何——通常不是另一方心服口服,而是不欢而散——双方都开始(必须)蔑视对方,然后双方都沦为蔑视链中的某一环而已。
有些事情,尤其是倒霉事情,其实是自找的。——很多人没有注意到而已。
我经常自我治疗,不觉得有病可耻。有病不治且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我看来是真正的可耻。
现实生活中有一个可怕的“预言自证现象”——远方过来一个人,你认为他会成为朋友,他就会成为朋友,你认为他是敌人,他就会成为敌人。因为你的判断,会影响你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他,你用对待朋友的方式去对待他,他就会成为你的朋友;你用对待敌人的方式去对待他,那么他自然就会成为敌人。
一本儿童读物《小王子》里,小狐狸和小王子有一段对话,小狐狸说:对于我来说,你是万千个人类中的一位,和其他人没有任何区别;对于你来说,我是千万只狐狸中的一个,和其它小狐狸也没有任何区别。但是一旦你开始领养我,我们就都会成为对方生命里的一部分,我们就在相互驯养对方。
我们的选择会反过来驯养自己,所以一定要当心自己的选择。为了减少选择时的纠结,我们需要定期洗脑。
读完笑来老师关于“非议,争论,蔑视链”的文章,被这篇文章的犀利给震惊到了。为了更好的消化吸收这篇文章,故追了一篇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