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对方一怔,有点蒙。这是怎么回事?彼此认识吗?看样子很是熟悉的,可就是尚未反应过来。于是便急匆匆地快言快语自荐:“你不是某某吗?在某单位工作。我是某某某,是某单位的。”
“哦,他(她)是某某的某某人,这是我的某某人,就与你的某某人的同事…”假如在场有我方的人在一起,为了更好地佐证自己的自信和神通,更自以为是地口无遮拦地爆料着,有着急于套近乎,讨好关系似的。
这常常是在某个场合,一般是某卖点,具体说是商店(商场)、药店…就是购物的场所。我方先达此地,恰巧见到某位同乡(不过此时不在乡里乡村),有时还是同行,说熟人又陌生,半生不熟也称不着,就是那种曾经因某集体任务多人坐聊一块,可能不只一次,听一起的人说起,得知对方的名号,而对方并不认识我方,只是聚坐一起之人群中有其熟悉的,有交情的人,才礼节上地客套一番,我方多情,自认作对方也记住我方,就可以列在一起,归为熟人。因此,倘若在外独自碰面了,便打起招呼,忒亲近,老熟人似的。想想好不尴尬。
见对方没能自然的搭理,就快言快语,接连不断地、一连串地搬出对方身边的关系人,只不过也是我方认识的对方的个中人际罢了,对方更是应接不暇,不知所云。心想:“咋突然间自己一些社会关系的信息被抖出得干干净净?太令人担忧了,一时在这个本以为可以轻松、不避讳什么、无拘束地出入、来往的时空里,竟被瞬间砸碎~”难怪勉强地应对、撘话,直至中断谈话,迅疾离去。
尤其是对方有着某种公开的秘密之所谓的隐私时,比如健康、婚姻、心理…等等,却没有在打招呼的那刻就觉察到这种微妙的表情,即时止住话题,不进一步深挖,点到为止。而是自告奋勇,主动地自我介绍,怕对方不接受,还呱唧呱唧地抖出或许正是对方仅存的那么点自尊的所知的关系人。此乃为人际之忌。
这是快言快语之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