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作词,多为士大夫忙完政务之后的余事。但自古也有专职投身于此者。
北宋林逋(bū)以隐逸度日,喜欢植梅、养鹤,被称为“梅妻鹤子”。闲暇之余,专注于诗词之道。这一专注,就出了名作《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
这首诗很有名,确实有它出名的道理。
首联“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用对比的手法,反衬出众花凋落、梅花独艳的特立独行——为冬天的小园里增添了满院的风情。起笔不凡,令人心服。
颔联“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这一句既饱含着林逋对梅花的满心喜爱,写出了观察梅花的细致入微,又充分显示了林逋长久隐居、醉心文学创作的浑厚功力,非多年功夫不能够如此“点石成金”——尽管原句出自五代南唐江为的“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
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是说这一园子的梅花,惹得白鹤落翅时都要先瞄几眼,粉蝶知道后更应被这美景销魂。从动物的视角出发,一个“先偷眼”,说明梅花成功地吸引了尚未落地的白鹤的注意力,可见梅花的美丽绝伦;一个“合断魂”,诗人以自己的猜测,预感粉蝶看到这些梅花后的感觉——欣喜销魂。
尾联“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樽”,是说我有幸可以(在这里自由自在、自得其乐地)歌咏这梅花的美丽,并不需要檀板、金樽那样热闹地敲打伴奏。
结尾说明了诗人的趣味——喜欢自我浅吟低唱赞梅花。并不想打着檀板、听着乐曲赏梅。显然,这是真隐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