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又在落雨。一夜酣眠没有听到任何声响,早起推窗才发现,湿漉漉的痕迹,想来是下了一夜的。
这是春天,农历三四月的天,四处飘浮的柳絮和花粉最是让人不胜其烦。林花匆匆的谢了,到处是郁郁葱葱夏日的景象。住所是个嘈杂的地方,每天都有各色的人来来往往。推窗而出是一条小路。路边有高大的香樟树,偏僻幽深,倒也乐的自在。在无人来扰的夜晚,喜欢就着床头的灯翻翻书,想想心事。
下过雨清晨的乡间是有他特色的气味,淡淡的泥土清香和着不知名草木的味道,就像在搔弄着你的鼻子。空气是水洗过的,衬着白云是蓝布洗的发白的颜色。拿起门后泛黄的油布伞,夹在腋下,大步出了门。木质地板年久失修,踩上去咯吱咯吱的响。
早春的天气还有些微寒,裹挟着春雨斜斜的迎来,漏出棉絮的长褂濡湿了一角也浑然不觉。径直的朝东走去,拐过巷子口的歪脖老柳树,就看到了黑漆有些剥落的学舍。今天是放课的日子,各家的长辈们早早的带着自家的孩子来到学舍,一群四五岁的小学童正是天真烂漫的年纪,怎么会知道知识在这个年代是改变命运的存在呢。强忍着想打闹的心思,一本正经的坐在那里摇头晃脑读着“人之初,性本善”让人忍俊不禁。
撑伞的青年在窗户边站了一会,抬头望望这阴沉沉的天,收了伞,抖抖上面的雨水,放在墙根推门走了进去。年代久远的学舍是顾家祠堂改建的,顾老爷子在世的时候是个远近闻名的大善人,重教化,就在改建祠堂的时候,把这剩下一个一间屋子,给了村里的私塾。门在咯吱咯吱的声响中打断了读书中的孩童。青年眉角的皱纹竟是无比的温柔,这些天真好学的孩子们,可能还不明白自己所处的环境,但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都明白能来读书已然是不容易的事了。
"先生好“孩子们站起来问候。
“都坐下吧,有些日子没有来学舍,在家都温书了吗”
“先生教的,都已经会了”像邀功一样,学力有余的孩子大声的叫到。
“先生先生,这里有您的一封信”
撑伞青年没有打开那封上面用熟悉的字迹写着主人名字的信件,顺手夹在一本翻得有些旧的书里。隽秀的小楷,昭示着主人有着良好的学识和教养。
“下面,我们接着上次的课讲。。。。”
就这样开始了和往常一样的授课,那天没有什么特别的,安静的教书,孩童稚嫩的嗓音,在那个春夏之交的季节里显得格外的清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