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1+1”教学单元组建设原则
为了在教学活动中切实用好教学单元组为教学服务,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1+1”教学单元组建设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遵循人员组建求异性原则:采取优生、中等生、学困生搭配,男女生搭配,依据学生爱好、特长求异性搭配。这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技巧和与他人建立联系的能力。最终,形成求同存异、互促共进、共享共赢的良好氛围和局面。
2.遵循单元组由小到大的梯度性建设原则:先从2人教学单元组建设开始,开展一些简单的活动任务,逐渐培养学生的各项基础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然后,待2人教学单元组掌握熟练后,依据教学活动需求将两个2人教学单元组合并开展4人教学单元组建设。最后,依据教学活动需要将几个4人教学单元组合并成大型组或者团队,为开展其他活动做好准备、奠定基础。
3.遵循活动任务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教学单元组的活动任务应以简单的活动任务开始,逐渐过渡到单元组成员具体分工、职责轮换,再到团队的角色扮演,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共同合作完成团队活动任务。
4.遵循分工具体、人人参与、人人有责原则:教学单元组内成员应分别担任具体职务完成组内日常学习、活动任务。教师应合理设计活动的框架和规则,让单元组内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可做,都有得到锻炼的机会,都能得到发展。
5.遵循固定单元组与多种小组形式互补原则:教学单元组成员在一段时期内应保持相对固定。这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相互了解,有利于掌握合作技能及意识,有利于更好地相互合作,并形成凝聚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但是,长期采用一种单一的小组组合形式,容易造成审美疲劳,致使学生参与的激情慢慢地淡下来,应适当地变换小组成员或者变换组合形式。也可以以固定单元组为主,穿插其他特色活动小组的方式进行调节。采用各种不同的组合方式能够有效地避免长期单一的组合形式给学生造成的审美疲劳。同时,也能利用各种小组形式的特色弥补固定单元组的不足,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合作意识及意志品格。
6.遵循持续性原则:教学单元组的建设最好是长期性、系统性的教学活动形式。最好是从一年级至六年级乃至初、高中持续性地采用新教学活动形式,这样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另一方面有利于对学生各种能力、意识及品格进行系统性的培养。
7.遵循充分放权及实时监控相结合原则:教学单元组常用于开展话题讨论、话题辩论、探究式主题等活动,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探索性、思考性能力。但是,如果教师干预太多,就会阻碍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达不到教学单元组的教学活动目的。所以,在教学单元组活动中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干预学生活动,应尽可能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活动空间与时间。同时,为了避免发生影响学生正常活动的现象,应对学生的活动过程进行监控,为活动的正常进行保驾护航。当然,在必要的情况下,应给学生提供及时的反馈、指导、矫正,促进学生正常开展教学单元组活动。
8.遵循学科间共享原则:教学单元组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具有实效性的教学形式,对大多数学科都具有很好的助益性作用。在教学中,建议所有学科都用教学单元组开展教学活动,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学单元组的建设,有利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新型学习模式。
9. 遵循奖惩结合原则:教学单元组建设奖惩机制的建立,应以简单易行,易于长期坚持施行为原则。应该以奖励为主,惩罚为辅,以个人奖励为主,集体惩罚为辅。采用连坐机制培养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意识、互教互学意识及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