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三天最想做的是什么?
看书。静静地看书。
越发觉得能静静地专注地看完一本书是一天里最幸福的事,也是最“便宜”的。实际上做任何投资大脑的事都是幸福的,只是这类幸福穿着一件叫【痛苦】的外衣,不具备诱惑性,我们常常站着观看就选择溜走了;而吃、喝、玩、乐上的幸福,比较直接赤裸,通常会马上去体验。比如清明三天假期,有朋友约饭和在家看书,你潜意识喜欢前者失望后者。喜欢前者没有问题,但也不必失望于后者,何况后者才是王者。
假期三天,约饭还是在家看书?看书、逛书店的显得比较可怜?
假设我现在能给二十岁的自己发一条人生建议,那一定是:你要爱看书,爱去书店。
二十岁的我没懂的道理,没读的书,没做的事,三十岁的自己来承担后果。
三十岁的我没懂的道理,没读的书,没做的事,四十岁的自己来承担后果。
四十岁的我没懂的道理,没读的书,没做的事,五十岁的自己来承担后果。
最近有个奇怪的感受就是,每遇到一本书,一句话,一个观点,脑子马上就会想:要是二十岁的我看到这本书该有多好。假设把过往所有的假期都用来心无旁骛地读书,我们还会只是现在的自己吗?约的那些饭,逛的那些街,成就了你什么?爱情、友情、气质和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