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被谣言伤害的时候?
你有没有听到过一个人的传闻,便信以为真,等到某一天却发现,这些传闻不过是个谣言?
你有没有一时兴起,因为不喜欢某个人,就信口开河的对对方造了一个谣?
谣言,看起来是荒诞的代表,可是在生活里,我们却经常与之有着扯不断地联系,不是谣言的主角,就是谣言的听众,一个不小心,还会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为什么谣言会有这么大的魔力,让一众人深陷其中,有人痛苦万分,有人乐在其中,有人借此泄愤呢?
那大概是因为,谣言是攻击他人情绪的有力武器,但往往又是成本极小,责任极轻,又能满足人们猎奇心,集攻击和娱乐为一体的精神“毒品”吧。
谣言看起来微不足道,可是一旦落在某些人和某些事上,击垮一个人是再简单不过的事。莫泊桑笔下的奥舍科尔纳先生,因为一根旧绳子而陷入谣言,最终还赔上了性命,不值当,却似乎也无法逃避这样的结局。
老朋友的“谋杀”,仅仅用了一句话而已
奥舍科尔纳在一个赶集的日子,也加入到热闹非凡的集市中去,还没来得及逛逛人来人往的大集,就看见地上有一根不知道被谁扔掉的旧绳子。
“奥舍科尔纳师傅是地地道道的诺曼底人,节俭成性,他觉得有用的东西总该捡起来,但是因为有关节炎,他只能吃力地弯下腰。”
一根不起眼的旧绳子罢了,在人人都忙着做生意的集市上,捡起来无伤大雅,也几乎没有人会在意这么一个小小的举动。
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与奥舍科尔纳有些恩怨的朗丹看见了。
“他们曾经一起做过马笼头的生意,不过因为两人都是小心眼,最后不欢而散。
从烂泥中捡绳子的模样偏偏被他的冤家对头看在眼里,他觉得真是太丢人了,于是赶忙把找到的东西塞进褂子,藏在短裤的口袋里,再装作从地上找什么东西却没找到的样子,忍痛弯着腰,探着脑袋向市集走去。”
就这么一个小小的动作,因为映在了“冤家”的眼中,竟然为奥舍科尔纳引来一场波及生命的名誉危机。
奥舍科尔纳正在常去的小酒馆里吃饭,便听到楼下咚咚咚的敲鼓声,随后是差役宣读告示的声音,原来有人的钱包在集市上丢了,于是官府的人正在帮忙寻找。
这本也是一件平常的事,奥舍科尔纳并未往心里去,可就当他正准备继续吃饭的时候,宪兵队长却出现在了他眼前。
“奥舍科尔纳师傅,劳驾请您跟我去一趟镇政府行吗?镇长先生想和您谈谈。”
队长的话,让奥舍科尔纳这个老实的庄稼汉,既惊讶,又紧张,本本分分生活一辈子的老农民,可没有犯过什么需要惊动镇长的错啊。
他在惊恐中,由宪兵队长带到了镇长跟前,镇长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问他有没有捡到失主的钱包。
这样的猜疑,让本分诚实的奥舍科尔纳慌了神,赶紧否认自己曾捡过钱包,见都没见过一只钱包,更何况捡到它。
但镇长不认可他的说法,因为有人指证他,早上在集市上捡到了钱包,这个人就是朗丹。
奥舍科尔纳想起自己捡绳子的时候,被朗丹看见,他竟然用这个事来诬陷自己,于是气不打一处来的辩解。
镇长叫来朗丹,要他们对质,两人昔日的朋友,后来的冤家,相互咒骂了一个小时,甚至还对奥舍科尔纳搜了身,可除了一根旧绳子,别无他获,
镇长无奈,只得放了奥舍科尔纳,毕竟没有“人赃俱获”,抓了他也不合适。
“一走出镇政府,老头就被团团围住,人们怀着或严肃、或讥讽的好奇心问这问那,但丝毫没有打抱不平的意思。于是,他又说了一遍绳子的事。大家都不信,哄笑起来。”
奥舍科尔纳一遍一遍地解释事情的缘由,一遍一遍地证明,这一切不过是朗丹的陷害罢了,可没有人愿意相信事实的真相,他们更愿意钱包是奥舍科尔纳捡到的。
给他人的人生抹上一些污点,是大家都乐此不疲的一件事情,在他人的污点里获得的不仅仅是八卦一下的快乐,还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个人道德的胜利感。
奥舍科尔纳被气病,他想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不肯相信事实,而非要给他扣上拾金而昧的帽子才开心。
“第二天,快下午一点的时候,布勒东师傅农场的雇工、来自伊莫维尔的庄稼汉马利乌斯·珀梅尔把钱包及里面的东西还给了马奈维尔的乌布雷克师傅。”
丢失的钱包找到了,奥舍科尔纳想,这下终于可以摆脱“昧金者”的罪名了吧,于是赶紧又到各处去讲述自己的遭遇。
可当他再次来到大集上的时候,却看见朗丹不怀好意的笑,有人还叫他“老滑头”,这让奥舍科尔纳气愤又摸不着头脑。
“别说了,俺的大叔啊,有人捡,有人还,神不知,鬼不觉,就这样把人蒙在鼓里!”
集市上的一个马贩子道出真相,原来钱包的失而复得,又被可恨的朗丹说成他与别人神不知鬼不觉地合作而已,不过是要为了甩脱自己偷捡钱包这个可耻的罪名而已。
人们甚至在背地里说奥舍科尔纳的辩解,不过是撒谎和狡辩而已,所有人心目中的真相就是奥舍科尔纳捡了钱包,想占为己有,事情败露,又找人合作想赢回名誉。
奥舍科尔纳越描越黑,旁人们越听越兴奋,没人在意真相是怎样的,最具新闻性和娱乐性的说法,才是大家想要看到,并且认同的说法。
在长期的精神折磨之下,奥舍科尔纳从萎靡不振,到奄奄一息,最后活生生地被气死,连临死前,他还在极力证明自己的清白。
朗丹因为两人合作上的不愉快,用两次造谣,成功的“谋杀”了昔日的合作伙伴,甚至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而本分正直的奥舍科尔纳,却带着众人的戏谑与嘲笑,最终与世长辞。
造谣轻松惬意,辟谣难于登天
谣言就像一阵裹挟着尖刀的风一般,吹向谁,谁就会遍体鳞伤,甚至身败名裂,造谣者张张嘴就好,可辟谣的人,往往成功的少,失败的多,跑断腿也难以挽回名誉。
张韶涵当年被爆吸毒,一度让她如日中天的事业毁于一旦,明星一旦与这些恶劣行为挂钩,基本上就没有翻身的机会了,因为他们需要要承担起社会榜样的责任。
可是很多年过去以后,张韶涵慢慢再回归到大众视野里,被爆吸毒的经过才被知晓。
原因竟然是因为母亲控制她的经济大权,甚至在她需要动心脏手术的时候的,才发现自己的卡里没有一分钱,而多年辛苦打拼购置的房产,竟然全部都在母亲名下。
在家务事的拉扯中,母亲竟然对外谎称她吸毒,这样的爆料让她百口莫辩,亲情在金钱的驱使下,变得面目可憎。
虽然努力澄清,积极配合检查,证明自己没有吸毒,但是这场风波,还是彻彻底底的将她的事业打入低谷。
再见到张韶涵意气风发的样子时,听着她的歌长大的姑娘们,大多都为人妻为人母了,十多年的雪藏和封杀,让一个颇有才华的歌手承受了太多不公。
四川德阳的安医生,在与丈夫去泳池游泳的时候,遭受到一个十三岁男孩的骚扰。安医生喝止男孩以后,对方却变本加厉,还朝她吐口水。
安医生的丈夫看到情况,便采取了行动,将男孩按在水里,还打了男孩一耳光,于是引发了与男孩父母的冲突。
这件事的起因,是男孩挑衅在先,安医生警告无果后,其丈夫采取了暴力手段制止。
前因后果中,男孩的行为本身就非常无理,安医生丈夫的处理方式也存在很大问题,但究其原因,男孩的失礼才是这件事的主要起因,在事件中本就是过错大的一方。
虽然后来经过警方调节,事情暂时告一段落,但由于男孩家属们对处理结果不满意,就截取监控视频,将断章取义的内容放在网上,并利用安医生及其丈夫的社会身份进行网络攻击。
在男孩家属的恶意渲染之下,这件事变成了拥有社会地位的人欺负弱小孩子。
造谣之下,激起民众不满,大量不了解事实的网友开始对安医生进行网络抨击。巨大的舆论压力,让安医生难以承受,最终选择自尽。
这件的始作俑者,最终也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比起一条鲜活生命来说,短短几个月的刑期,又能弥补什么呢?
面对谣言,作为一个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人,我们应当做的就是“谣言止于我”,不要让这无形的刀,进一步刺伤谣言的主角。
倘若人人都有“止谣”的意识,那么我们无形中的善意,就能够避免更多悲剧的发生,也算是“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强化心理,勇敢的做自己的“驱魔人”
谣言可以用来“谋杀”,可令人心疼的是,谣言往往最容易在正直、老实和本分的人身上彰显巨大威力,因为这样的人心中,容不下自己半点污垢,就如同奥舍科尔纳一般,一生都在努力做个“好人”。
可是反观造谣者和传谣者的心态,一个图一时舒坦,一个不过是听个热闹,时间一久,大家都会遗忘,注意力最终都会集中在自己的生活中。
承受谣言的人,除了要受到谣言发生时的精神折磨,还有谣言余音带来的精神动荡,甚至自我内心的羞耻感,一次又一次的帮助这个谣言去折磨自己。
多么可笑又缺乏支撑的起因,多么绝望又无处宣泄承担,在造谣传谣者和谣言受害者身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一个开开心心的讥笑嘲讽,不负任何责任,一个戴着沉重的心理负担,要么毁灭,要么抑郁,能够全然走出阴影的人寥寥无几。
这个世界上,我们没办法统一所有人的道德标准,甚至有时候,谣言伪装得太过真实,让很多本身正直善良的人,在不经意间被拉入局,成为谣言的帮凶。
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突然成为谣言的主角,甚至你足不出户,断绝社交,都有可能产生于你不利的谣言来。
仔细想来,大多数谣言就像是没有根的浮萍,大多也是随波逐流,不会久存的。既然是这样,身陷谣言的人,最应该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
面对谣言,冷处理,不回应,不辩解,不攻击任何人,不显露自己的情绪,让造谣者想要挑拨你情绪的愿望落空,大多数谣言也就不证自清了。
我们没有必要参与到一群人无聊的狂欢中去,也大可不必为一个捕风捉影捏造的话题苦恼,更不要过于执着于谣言带来的负面舆论。
做好自己的该做的,把谣言带来的“心魔”,通过自我的成长和自我的心理建设驱赶出去,不断地为自己创建一个强大的心理机制。
很多时候,我们都无法指望外界能够给予自己内心足够的善意与保护,建立内在的防护,是我们必修的功课。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人世间,想要的活得轻松自在一些,一定要勇敢的做自己的“驱魔人”,当外界不给予你温柔的时候,就在自己的城堡里自洽,一样有舒展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