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两个孩子,儿子围着妈妈,女儿黏着爸爸,这是多少家庭正在描绘的美好蓝图。家里孩子多,显得热闹又幸福,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孩子争宠”是无可避免的,如何给两个孩子恰当的爱?
最近收到一位妈妈的留言,说自己有三个孩子,每天三个孩子都会进行各种各样的争执,一吵起架来就互不相让,更要命的是这三个孩子都觉得妈妈偏心、都觉得妈妈爱兄弟姐妹比爱自己多一点。这手心手背都是肉,看着这三个孩子每天就这样花样百出的折腾,妈妈心里面也不是个滋味,满满的无力感。
我们今天就聊一聊,对于那些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孩子的家庭,家长要怎么做,孩子们才会和睦相处。
在给出具体的建议之前,首先来纠正一下错误的观念。
/ 1 /
错误观念一:孩子之间之所以产生各种样的争执,是因为他们想在爸爸妈妈面前争宠,而孩子争宠的行为是不好的、是错误的,因为争宠意味着一个孩子谈贪心。
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无论是独生子女家庭还是非独生子女家庭,每一个孩子都渴望得到父母更多的爱。那么非独生子女家庭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其实这些孩子们更想得到父母独一无二的爱,注意,我表达的是独一无二的爱,而不是比其他孩子更多的爱。
所以孩子争宠并不是贪心的表现,而且争宠宠也有一定的好处,它会给孩子带来激励和竞争,孩子会在心里面想:我一定努力做的更优秀一点,这样爸爸妈妈就更容易关注到我了。
/ 2 /
错误观念二:很多人觉得这个时代的兄弟姐妹格外的不懂得和睦相处,好像现在孩子变得更加自私了。
媒体经常会报道一些奇葩事件来吸引大家眼球,有前段时间就一个新闻说,一个十四岁的孩子要求父母必须把房子过户到自己的名下,然后才允许妈妈生二胎。
这样极端的案例的确给我们的内心带来了超出它本身应有的影响。但想想我们这代有兄弟姐妹的人,难道就没觉得妈妈有偏心吗?实际上,只不过是因为那个时代的物质比较贫乏,我们争执的可能只是几颗糖,而现在的孩子争执的可能会是一栋房子。
这样想一想我们会发现,其实孩子们争宠的行为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可怕。在一定范围内,我们是完全可以允许孩子争宠行为的出现。
接下来就是给具体的建议。
[ 01 ]
不要比较。
我们在昨天的节目里面讲过,孩子很多攀比的行为就是跟家长学的。有时我们会很自然的拿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你哥哥写作业多认真,再看看你,总是那么马马虎虎!”
我们用意是想激励孩子向哥哥学习,可实际产生的效果会让孩子觉得:我之所以受到爸爸妈妈的批评是因为哥哥,要不是因为他,爸爸妈妈也不会批评我了。他会对哥哥产生一种敌意甚至仇视的心理。
用比较的方式来激励孩子,副作用实在太大了。我们就有事儿说事儿、客观公正的公正的表达就好。哪怕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别真的特别明显,我们也不要进行比较,越比较孩子心里就越失衡。
[ 02 ]
没有绝对的公平。
吃饭的时候,老大可能要吃两碗米饭才能吃饱,老二可能吃半碗就饱了。但是如果孩子习惯了比较,看见老大盛第二碗米饭的时候,他会不服:“妈妈我也要吃。”
我们要给孩子做一下区分:“你是不够吃吗?你先把碗里的米饭吃完,就可以去盛第二碗了。”用这样的沟通方式会帮助孩子把注意力从比较转移到需要上面。
所以我们是按需分配而不是搞绝对的平均主义。根据这点原则,我们可以对孩子说我爱独一无二的你,而不是告诉孩子说我同样爱你们每一个。这句话我们是绝对做不到的。
[ 03 ]
当孩子有坏的情绪和坏的语言出现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办?
比如孩子可能会说:“我讨厌我哥哥。”
家长听到这样的话,一般都会感觉很紧张、也会很愤怒。而实际上,孩子是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一种强烈的情绪。
我们完全没必要把孩子所说的每个字都当真,而是要表达对孩子的份理解和接纳:“我知道你很讨厌你哥哥,”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孩子用合理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情绪:
“如果你感觉很生气或者很委屈,妈妈想看到你用一种既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的,是方式来表达。你可以把你的心情用笔写下来或者画成一幅画,或者回到自己的房间,使劲捶打自己的枕头。妈妈完全允许你用合理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绪。如果你需要,我也会在一旁陪着你,直到你的心情完全平静下来。”
[ 04 ]
如果孩子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甚至打架了,应该怎么办呢?
很多家长都会觉得,我们一定要及时管一管。但我觉得不用着急,可以先判断一下事情的严重程度。如果只是发生了口角,我们还是不要去管。
冲突在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是不可避免地出现,我们不妨借助这个机会,正好锻炼一个孩子面对冲突、解决冲突的能力。所以不要急于去干涉,而是观察究竟会发生什么。
如果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了,我们可以大声的确认一下:“你们两个是在闹着玩呢,还是在真的吵架?”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发生了争吵,其实并不是。
如果场面激烈,或者我们问完以后,孩子们说他们的确是在吵架、真的快要打起来了。我们可以让孩子们都说一说究竟发生了什么。
在听完每个人的描述以后,鼓励他们自己来解决:“哦,原来是你想玩积木但是哥哥不让你玩,因为每次你玩就会打乱他的计划,那你们两个还是要好好的商量一下,究竟要怎么做,才能够让你们两个人都满意。”
如果我们没有及时发现,孩子之间已经开始动手了、发生肢体冲突了。我们马上要大声喝止,把他们分开,先让他们都冷静一下,不要着急处理问题。如果有一方受伤害比较明显,我们要更关注这个受伤害的孩子。
等都冷静下来了,听他们的描述,然后还是建议他们自己来商议解决。如果他们自行商议无法解决争执,我们可以给一点建议(但只是给建议,而不是帮孩子做出决定):“善于跟别人分享是件好事情,那你是否愿意把自己的积木拿给弟弟玩?你自己决定。”
最后再强调一遍,冲突发生的时候,之所以不让家长急于介入、急于给建议,是因为我们要锻炼孩子自己解决冲突的能力,而且“建议”往往不是孩子最需要的,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聆听和关注。一旦我们做到了聆听和关注,他们就会在心理上获得一种满足,问题也就自然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