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今天是2月4日,农历癸卯年腊月廿五,立春。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今日立春。冰雪渐融,草木生芽,温暖和煦的春天,已经来了。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它预示着温暖的春天即将到来。
古籍《群芳谱》对立春解释为:立,始建也。春气始而建立也。自秦以来,立春被看作是春天的开始。万物生长、鸟语花香是春天的特征。立春后,天气将逐渐回暖,大地万物复苏,自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周期。
立春三候
中国传统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二候蜇虫始振立春五日后,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三候鱼陟负冰,河里的冰开始融化,鱼开始到水面上游动,此时水面上还有没完全融化的碎冰片,如同被鱼负着一般浮在水面。
立春史话,我国是农耕文明,春天与农事联系紧密。所以古人非常重视立春,立春日,有很多的活动。迎春《礼记•月令》中说:立春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以迎春于东郊。回来后,还要赏赐公卿大夫。东郊迎春是因为春神句芒神居住在东方。
鞭春,鞭春就是鞭牛,或称鞭春牛。《事物记原》记载:周公始制立春土牛,盖出土牛以示农耕早晚。“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的到来意味着耕耘播种季节的到来,历代帝王会在立春这一天举行鞭春之礼,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
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记载了南宋的立春仪式:立春前一日,临安府要制造一头大春牛,安置在福宁殿的庭院中,等皇帝驾临,内官用装饰着五彩丝带的杖,来鞭打春牛。还要预先准备一些小春牛,装饰上彩幡,分送到各个殿阁。
官署对立春的重视,引得百姓纷纷效仿。人们争相抢春牛,以图一个好兆头。
立春时,官司府前专门制作了小春牛出售。“小儿著鞭鞭土牛,学翁打春先打头”,杨万里《观小儿戏打春牛》一诗,生动地记述了宋代鞭春牛活动。鞭春牛活动最初主要在中原地区进行,唐代以后传入到了北方的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之中。辽国和金国也曾在立春这天举行鞭春活动。元朝也沿袭了这一习俗。明朝时,人们认为鞭春牛之土十分有益,所以十分重视立春,其迎春礼仪也最为广泛。
报春,旧俗立春前一日,有两名艺人顶冠饰带,称春吏。沿街高喊:“春来了”,俗称“报春”。无论士、农、工、商,见春官都要作揖礼谒。乡间也有报春。一个人站在田间敲锣打鼓,唱着迎春的赞词,到每家去报春,挨家挨户送上一张春牛图或迎春帖子。其意在催促提醒人们,一年之计在于春,要抓紧务农,莫误大好春光。古代中国对立春的重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尊重自然,热爱生活、勤劳耕作的特质。
立春食俗,中国人的节日总是与吃分不开,立春依然是如此。立春时,传统吃“春盘”立春之日吃春盘由来已久,将饼与生菜以盘装之,即称为春盘。杜甫曾在《立春》诗中有“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反映了唐朝人吃春盘的情景。
明、清之时,于春饼、生菜外,兼食水红萝卜,谓能去春困,因而整个尝新活动称为“咬春”,表示迎接春天之意。
立春寄语,清人张维屏有一首诗,唤作《新雷》,宋词君一直很喜欢,在这里分享给大家: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2023年,我们都在经受着不同程度的冲击,物质上的,情感上的,精神上的,像一场猝不及防的寒冬,那样冷冽,那样难捱。可是就像诗里所写的:造物者虽不言不语,却自有一番大慈悲。每当寒冬将尽,便促使着春意萌生。只待那春雷一声炸响,迎接着我们的将是百花齐放、万紫千红。没有一个寒冬不可逾越,正如,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
“雪尽虚檐滴,春从细草回。”立春,愿你有春风拂面,有细雨盈怀,有花开正好,有美梦不灭。
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