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很远的路,翻过很高的山,去了很多的地方,再回头,已找不到回去的路。
不知道是不是年龄越大,越容易观念以前的事物。
昨天路过一个城中村搬迁后的小区,看到摆摊的将道路两旁的非机动车道占了一溜,原来是村里今天赶集。
想到我小时候村里也有这样的热闹。
印象最深的是小学时候家里的集市,再小没多大印象,再大上了初中,又不在本村念书,难有机会专门参加。
村里每年有两次集,第二次是在夏末秋初时,地里活计不忙,气温又适宜,因此,人最多,也最热闹。
每到这一天,学校总要放学早一点,低年级的孩子们干脆放假。劳碌的庄稼人这天也不去干活了,专门呆在家里迎候四乡八镇前来赶集的亲朋好友。
勤劳手巧的妇女们头几天就准备上了,盘算着上门来多少客人,准备些什么菜,该预备几桌酒席。然后到村里的街道上一件件买齐。这时候早有精明的生意人在街边摆上摊子,买蔬菜,水果,调料等置办酒席所用的东西。
主人们早早就邀请了亲戚朋友来自家做客,妇女们忙碌着准备招待的饭菜,孩子们也感知到节日即将来临的欢乐,赶集的欢乐气氛渐渐浓烈起来了。
赶集的日子终于到了,这天家家户户都早早起了床,连平时爱赖床的孩子们都兴奋的早早起了床。
主人们将门里门外打扫一遍,妇女们为中午的酒菜做最后的准备,查点是否缺了什么好趁开席前补上。
最高兴的当然是孩子们,那个时候的孩子们几乎没有什么零花钱,只有这样的日子,大人们会多多少少给他们一些零钱,由着它们支配,实现自己小小的心愿。因此孩子们个个都喜气洋洋,不知疲倦一趟一趟来回奔跑于家里和集市之间。
赶集是一个相聚的日子。平时忙碌见不着面的亲人朋友,常常能在今天相见。人们暂时放下手边的活计,从四面八方赶到,临近中午时客人们已陆陆续续来到,主人家的地上、桌子上摆满了客人带来的礼物。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喝茶,嗑瓜子,一边序家常,说各家的日月光景,各处听来的奇闻怪事,热热闹闹,谈话的热情一直延续了到中午的饭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