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意去解读对方的语言
女性成长课上,孩子要买小乌龟,75元的嫌小,150元的嫌贵。妈妈可以这样说:孩子,妈妈知道你是一个很体贴妈妈的孩子,是吧。你是很想要这个150元的,但是你又觉着这个150的优点贵了,你想替妈妈省钱,但是这个75的你又嫌太小了,你又不喜欢。妈妈是这样想的,我是觉得这75块钱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负担,如果你真的喜欢的话,选择一个150的对于我来说不是什么负担。如果你真的想省钱,你可以选择买75的,如果考虑到,给妈妈带来负担了,你不想选150的,妈妈觉得你是在这个问题上可以放轻松一点,我看到了你对妈妈的辛苦赚钱,觉得妈妈辛苦,你舍不得让妈妈花这个冤枉钱,是吧。妈妈感受到了,你花钱的时候替妈妈精打细算,我感受到你的善意。然后孩子说我买150的,我下周少吃几顿外卖行不行?妈妈说这也是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你少吃外卖,妈妈并不觉得这75块钱怎么样。因为你能吃妈妈做的饭更健康,是吧?那不行的话,就买这个75的,下一周我们就不点外卖了,你吃妈妈做的饭。
遇到这样的事,我们把问题给孩子呈现出来,然后表达你的观点,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否则,你说A,他说不行,你说B,他说不行。纠结的点背后,都有一个善意的想法做支撑。我们找到这个善意的点,挖掘出来,呈现出来,让孩子自己做选择就好了。
想到了,上次女儿给我说起工作中的人际关系问题。部门副职对她说话很不客气,她想怼回去,感觉还有工作要请教人家,不好破坏关系。要不,心里还挺难受的。
我听完女儿的叙述,来了一波儿共情,把这个部门的领导骂了一通,然后开始给孩子出主意,让孩子怼回去,因为我听完我 很气愤,感觉女儿受了很大的委屈,我受不了。可是女儿还是比较理智的,说:妈妈,我还要在部门里待,你这个法不行。关系破坏了,遇到不会的工作,怎么请教人家呢?我又冒出一个主意,能否和对方沟通一下,告诉他,你的这种沟通方式让我感受到了冒犯呢?女儿也说不行,他对谁都这个态度,不是对我自己。
今天听完文聪老师的课,我有了新的解决方案。首先要肯定女儿,你想的很周全,思考的很全面,很到位。如果不怼回去,你心里会不舒服,如果怼回去,害怕关系不好,担心自己遇到难题,对方不会出手相助。那么,你遇到难题,对方不会出手帮助相比你心里不舒服来说,哪个更重要呢?让女儿自己做出选择。
我们只负责把她的纠结呈现出来,选择权交给孩子自己,不盲目给孩子出主意,不求不助,有时,孩子只是发发牢骚,诉说诉说而已,我们要学会倾听,不要打断孩子,让孩子说的更多一点,及时的回应孩子,给到孩子情绪价值,这是家长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