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农村,小时候去河里抓鱼是常事。家里有渔网、鱼篓和小鱼网,每到傍晚时分,踏着夕阳,我和小伙伴们拿着各自的工具,出发去小河。我最喜欢的是小鱼网,它是由几根粗点的铁丝和网组成的,形成一个漏斗的形状,灵活轻巧,不像鱼篓那么固定,随时变换造型,逮鱼最方便了。
抓鱼要轻手轻脚,如果一次没抓到,那再抓住它的几率就很小了。傍晚时分,农耕的人们牵着牛儿回了家,鱼儿进入休息的时刻,我们在河畔盯着那些水草。很多鱼会游到水草旁边,谁也没教过我们这些,仿佛是自然而然就知道的事。
有时候水草的颜色和鱼很像,所以一定要看清楚。它躲在水草里,看不见尾巴和头,只露出脊背。我和小伙伴从两侧包抄,脱掉鞋子,缓缓地,轻轻地,摸进水里,近了,再近些… …小鱼网对准,猛地一扑,抓住了!赶紧抓紧网口子,跑到岸上,倒进小篮子里。再看看他们,也都各自有了收获,我们相互笑笑,这也许是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
很多年过去了,忙于学业,忙于事业,再也没有去抓鱼了,当初和我一起抓鱼的小伙伴们也早就各奔东西,但不知他们是否会和我一样,怀念那段抓鱼的时光。当我发现它--
这本书--《寻找鱼王》。是一个从大山深处的一户人家开始诉说的故事。他们居住在一个偏远的山区,一年四季,饭桌上只有土豆、地瓜,谁家要是有豆腐吃,都羡慕无比。要是偶尔能吃上一顿鱼,哪怕是一顿只有两三只一指长的小鱼,心里都要高兴一整年吧!而在他们那里,得到了两拃宽(指张开大姆指和中指(或小指)两端的距离)的鱼,自己是舍不得吃的,要么献给“老族长”,要么把鱼放足够的盐,炸的金黄金黄的,作为“看菜”。
什么是看菜呢?就是摆在桌子上,显摆,好看,但不能吃的菜。酒席完了再把鱼放好,谁家要是再摆酒席,就借出去,借好了就送回来存放好,但就是不会吃。(看到这里,我是觉得有点想笑的)本书讲的就是这样一个环境下,一户人家寻找鱼的故事。
《寻找鱼王》的作者是著名作家张炜。他用细腻、浪漫的笔风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小男孩在父亲的影响下,离开家乡,去寻找抓鱼最厉害的“鱼王”的故事。起初看书名,我还以为是童话故事,像爱丽丝的奇幻冒险一样,结果我大错特错,它讲的是最平凡生活中的小故事,一个小男孩最初的成长史。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小男孩,他的爸爸和曾经很多的青年人一样,有过很多的梦想。
他回顾说,自己少年时代也有些了不起的计划,想学锔锅,可是家里穷,置办不起家具,所以放弃了;想学表匠,可是大山里是没有人戴表的,得出山,那也不行;后来想学打铁,听说打铁匠被老族长捉去了,又害怕,最后也没干成。
他一直想捉鱼,于是到处去寻找“鱼王”,后来找到了,但是鱼王的所作所为和他想象中差距太大,他认为自己找错了人,于是就回家种田去了。但是这个梦想一直在他心里挥之不去,间接地影响了小男孩。小男孩多么想有朝一日也能找到大鱼,但是他和爸爸不同,爸爸捉到大鱼只想献给老族长,他却不一样。
机缘巧合之下,小男孩因为偷窥教书先生钓鱼,被教书先生开除了,于是他下定决心,要找到“鱼王”,然后成为“鱼王”。
在爸爸的带领下,他们找到了当初爸爸所拜的那个师傅,一位80多岁独身住在山里的老头。当初爸爸看到他归隐山林,他认为“鱼王”应该是叱咤风云的,不应归隐山林,所以就离开了那个师傅。小男孩就这样留在老头身边,但是老头很少说话,也很少向他传授技艺。
他对小男孩说过一句话:“孩子,你爸最担心的是我不能把所有的本事传给你。我对他说,不成,因为我也没有办法。我当年就没有跟爸学到全部本事(书中叙述了老头一家的传奇故事),只是随着年纪大了,从头想他这一辈子,从头学。我也捉了一辈子鱼,捉到的大鱼不知有多少,直到最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学到了我爸的全部本事。原来这本事不光是从别人那儿取来,还要自己去找,一点一点找到一些、放下一些,最后留下来的,才是有用的真本事……”后来,老头教授了小男孩一些本事,但是身体不如从前,始终有限,于是临终前把他托付给了一位老太太,另外一位“鱼王”。
那么到这儿,老太太又是另外一个传奇故事了。她和老头是互相欣赏的一对,可是因为家仇,老头始终都是躲着她。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着她。他们住在山的两边,一旱一水。一个旱手鱼王,一个水手鱼王,却因为家族仇恨,最终不能一起。这世间有很多有情人,都没有错,只是印证了那句话“一个是鱼,一个是鱼饵”,互相就会受到伤害的。
在老太太的带领下,他们到了一个很神秘的水底,那是大山鱼王的根,鱼王们世代保护它,因为有水就有鱼,有鱼就有人。故事的结尾是小男孩一家都搬来和老太太住一起了。小男孩在成长中明白了一些道理,知道“鱼王”在心里,还要一直用心寻找。
这是一个小男孩成长的故事,适合十岁以上的人看。每一个少年时期的我们,都曾想走捷径获得成功,成为“鱼王”,可是却忘了要脚踏实地,书中很多人为了“鱼王”失去很多,希望我们能从中找到自己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