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群里看到一个妈妈说她的孩子从优等生到差等生,再到自残,自杀的行为,贴上原题:
读完了这一段文字,我更多的是心疼孩子,仿佛看到了孩子茫然无助的样子,看到了我们的父母,由于不懂孩子成长的规律,不懂孩子的内心需求,不懂得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去帮助孩子,却在孩子小的时候高要求高期待,生活上总包办总满足,到了青春期时,面对孩子对抗,就深感无力,无计可施的心酸无奈。
有谁关注过孩子的情绪吗?
没有!
爸爸说:男孩子打架是正常的,大人不需要参与。
谁想过这5年孩子是怎么度过的?
一个大人经历这些都会担惊受怕的,更何况孩子?
在毫无安全感的环境下,会不会产生恐惧心理?会不会养成讨好型人格?
会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一定是父母。
高中价值观形成,孩子从儿童期过度到青春期然后转变成社会人。而父母却抑制孩子的成长,孩子为了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也迎合父母,不用长大,不用承担责任,成为巨婴,啃老族。
由儿童期向青春期过渡时孩子最需要的是你帮他理顺什么是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价值,使命感,存在的意义。
孩子没有梦想就等于人生没有规划,没有规划就会迷茫。迷茫会焦虑恐惧,烦躁不安,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
自残是为了让自己清醒,不迷茫,反抗,是为了活出自我。
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走进他的内心,要走进他的内心,你先要有智慧。智慧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
我们管理情绪,有智慧四化。接下来就是沟通,沟通可以解决一切问题,那该怎么沟通呢?
比如说孩子自残的时候,或者是他遇到事情情绪很偏激的时候,我们这个第一个时候要共情。共情,就是要看他的情绪,我们共的是情绪,不是事情。比如说,刚刚的什么事件让你觉得很生气是吗?或者是三年级的时候孩子经常被打,你一定很难过吧,不仅身体受伤害,心灵也受伤了,我懂的,当别人打你的时候,你是不是很害怕吗?因为痛苦,你不得不伤害自己,这些做的时候你心里能好过一点是吗?
那这个就叫做共情,共情之后,你就要学会倾听。让孩子说我们听,听他诉求背后真正的需求和本质。
等你懂孩子的心声后,第二步就是欣赏。你看每个人的生命力都很旺盛,也很坚强,懂得为自己的需求买单。
第三步就是示弱。妈妈没有学习,也不大会表达,但是宝贝,妈妈是非常非常爱你的,妈妈想要了解一下,我怎么做,可以更好的帮助你呢,是不是引导他去思考,或者是引导他,那你希望妈妈怎么帮助?或者是你自己有什么好的办法?除了这样子做,还能够有哪些方法呢?
所以沟通最终的目的都要引导孩子。让孩子能够理解,把我们的想法植入孩子的头脑当中,最终选择权还给孩子,让孩子有选择的权利,他才会愿意去自己做,这才叫做沟通。
其实,也叫做放手还责任,我们很多时候经常,什么事都抓在手里,而没有去感受孩子的感受,没有让孩子有自主解决问题的权利。
爱他,如他所是,非如你所愿。愿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