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这一招,让你成为懂孩子的父母

今天的分享,咱们来聊一聊正面管教和其他的养育课程,养育书籍有什么不同?

你也知道,现在市面上有很多的养育课程,有很多的养育书籍。


书看得多了,你可能会有一些困惑,你会发现不同的流派里,可能讲到的理念和方法会有不一样,甚至是截然相反的。


最典型的案例,你可能也有听说过,就是哭声免疫法,在美国一度非常流行,在国内曾经也有很多人用,短期来看,似乎是好的,孩子看起来乖巧和听话……


但是,这种方法,给孩子,给婴儿带来的伤害是巨大的,甚至会影响一生……


我们很多人都是无证就上岗当了父母,边学边养,在养育领域很小白,对于心理学更是小白,我们如何去辨别呢?


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所有的方法和理念的背后,它有没有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

孩子感受到的爱才是真爱。


有没有教会你,透过孩子的行为,看到孩子内心真正的需求,真正的去懂孩子。


有没有教会你,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心去感受。


这就是个体心理学大师阿德勒的社会情怀,在家庭养育上的运用。


如果这点满足不了,那么他就很有可能是属于行为主义的流派,行为主义的流派,是采用的奖惩的方式,做得好,就表扬,做得不好,给予惩罚。


这种方式,会有三种负面影响


第一,越是强化外驱力,越是削弱内驱力。

说白了,就是剥夺了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发展。


第二,会让孩子感受到的,是一种有条件的爱。

所谓有条件的爱,听起来好像没什么,有没有条件反正也是爱呀,可是,孩子的想法却是:“我如果不这样做,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

这会让他们的安全感和价值感大打折扣,这会让她的人生变成爸爸妈妈的人生,没有办法做自己。


武志红说过,生命的意义,在于成为你自己。


有条件的爱,无法让孩子活出生命的意义


第三,这样的方法只是停留在孩子的行为表面。

你也知道,人其实是一座移动的冰山,所有的行为,你的语言也好,行动也好,都只是冰山一角。


想要直接从行为层面,去改变孩子的行为,其实是行不通的,是一个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那么正面管教,虽说它给了你很多的方法和工具,它的名字叫管教,听起来控制意味十足。

但是,它的内核是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教你看见孩子行为背后的信念,内心的真正需求,教你去懂孩子。


怎么去懂孩子呢?


在正面管教里,有一张表,我们称之为万能表,就是错误目的表。


其实每个孩子,包括每一个人都在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


如果孩子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在你和他互动的过程当中,感受不到这种归属感和价值感,也就是爱和责任,他就有可能会以一种错误的行为去追求这样的东西,虽然他自己并不知道。


他不知道,但是你要知道。


你要知道,除了是孩子的适龄行为,孩子的所有的所谓挑战行为,“不良”行为……


其实,是孩子对于如何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有了一些错误的理解,他以为这样做,他以为通过这样的行为,他就能够得到他所要的爱和责任了。


比如说,同样是不写作业这件事情……


他如果不断的来找你,跟你腻味撒娇捣乱:“妈妈你陪陪我,妈妈,这个字怎么念,妈妈,我要喝水,妈妈……”


或者是,我就是不做,你越是让我做,我越是不做,你说东,我偏西。


或者是,妈妈,我真是不会做,我完全不懂,我学不会……


同样的是不写作业,孩子的行为是千差万别的,在这行为背后,其实有4种完全不同的心理需求。


分别是,求关注,求权利,报复以及自暴自弃,这四大行为目的。


你必须是看懂孩子内心的需求,才能够找到合适的方法去帮助到孩子,对不对?


比如说,如果孩子是求关注,你用给予孩子权利的方法,显然是行不通的。


那么接下来,最为关键的就是,你如何来翻译孩子的行为,就好像,你戴上了一个神奇眼镜,一看到孩子这样的行为,你就知道他内心的需求,他想要的是什么。


这里面,最关键的一个线索,就是,你的感受,你的情绪。


当然,在一事情发生的时候,你可能有各种情绪交织在一起,你要找到的是最主要的那种感受。


如果你觉得有点烦,心烦,很有可能,孩子行为背后,他自己的错误的信念就是:

“只有你围着我团团转时,我才是重要的,只有我得到特别的关注,受到特别的对待时,我才是有归属感和安全感的。”


但是,你要看到孩子真正要表达的信息,孩子他是在用行为来告诉你:


“请看到我,请注意到我,请让我参与进来。”


如果,你的主要情绪感受是,感觉非常的生气,觉得受到了挑战。

那么,孩子行为背后,她自己的错误信念是:“只有我说了算,只有我在来掌控时,我才是有归属感的,你强迫不了我做任何事……”


同样的,你也要破解,要看到,他真正想要表达的是:


“请给我选择,请给我权利,让我帮忙。”


第3种,如果你的主要情绪是,觉得伤心,失望,难以置信……


那么,孩子的错误信念就是:“我受伤了,所以我要伤害你,没有人喜欢我,没有人爱我……”


这个时候,你要读懂孩子的内心,她其实在说:

“我很伤心,你看到了吗?请认可我的感受。”


第4种,如果你的主要感受是,觉得无能为力,觉得非常的无助。


这时候,孩子对于获取价值感和归属感的错误信念是:我真的好没用啊,我什么也干不了,怎么做都是错,你不要对我寄予任何希望了……


而你要看懂,孩子真正想要表达的是:

“不要放弃我,一小步一小步的来帮我,教我,看到我的优点。”


只有当你读懂了孩子的行为,你就有办法采取合适的,充满鼓励的,积极的方法,去回应孩子,去给予你的孩子真正的支持和帮助。


同样,这里再强调一下所有的工具和方法,它背后的基础,一定要符合正面管教的三个原则和五个标准,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无条件的爱,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尊重和鼓励。


如果觉得对你有帮助,请转发给需要的朋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