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哥哥上完网课后,几个宝妈约着到楼下玩一会,我当时带着妹妹在午休,气温还未回复,依然觉得很冷,本来妹妹没睡醒,但想着5点钟还要去哥哥学校领新书,我就把小姑娘叫起来了,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如约来到楼下。阿姨们还带了瓜子,甘蔗,牛肉干,车厘子等给大家吃。孩子们聚在一起,有和大家一起吃零食的,还有骑自行车的,还有在空地上踢球的,看得出来,久违的晴天来了,尽管太阳还是被云朵遮住了,但看到多云的晴天,大人和孩子都开心极了。
到了5点,我们就去哥哥学校领书了,整个过程非常顺利。因疫情防控需要,孩子们啥时候回学校还没有确定下来,老师们已经安排了上网课,这一周不开新课,原本14号要开学的。到下周已经推迟两周了,学校估计也考虑到这一点,课时是比较紧张了,先把新书发下来,如果没有确定返校日期,那就对小学高段孩子可以上网课。
回来后,宝妈和孩子们还未散场,聊起带娃的日子,一个妈妈叹气说,大宝白天不睡觉,小宝也跟着不睡,作息都乱了。在家都要靠吼了。就这样,大家七嘴八舌地聊起来,还有孩子们吃零食太多了,什么火腿肠啊,反正大人们认为的垃圾食品,小孩子顿顿都想吃,妈妈也是好头疼,期待早点开学。
想想我们自己小时候,没有零食可以吃。记得有一年,有人拉着苹果来村子里卖,红红大大的苹果顿时吸引了我,我好想吃啊。妈妈问老板怎么卖?老板说九毛钱一斤。那可是现在说的蛇果啊,但绝对是蛇果中的精品大果,我当时看着感觉自己就要留口水了,妈妈看到我馋的模样,也想买来一点,就问老板,用麦子换行不行?老板不肯,说他只收钱,不用东西换,在场的村里人一听,都散场了,大家都穷,只有麦子可以换,可老板不愿意拿东西换,也没辙了。老板看做不成生意,就带着他的苹果去另一个村庄了。那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经历。许久,我还在想那红彤彤的苹果。
由于小时候家里穷,爸爸妈妈也知道我们受了委屈,平时没给我买过什么零食,也就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买点瓜子糖果,偶尔会买点水果。慢慢地,我们的生活改善了,孩子们的零食也多了起来,我们的父母辈都当上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帮我们带孩子的时候,无形之中就会把他们及我们小时候都不曾吃过也舍不得吃过的东西,买来给我们的孩子吃。因为在我们的信念中,那过往得不到的东西便是最好的,我一定不要我们的下下代再体验我们当时馋而又没机会吃的感觉。所以啊,只要老人们买的起的,孩子们想吃的都买来给孩子们吃。他们才不管什么盐有没有超标啊,糖是不是太多啊,还有什么防腐剂。有时候,我们也会说一些,现在的零食不像我们小时候,人工添加的成分太多了,还是尽量少给孩子们吃。父母辈偶尔会听一点,但大多数遇到哭闹的孙子孙女时,还是妥协了。
一位宝妈就讲述了她带着孩子回家过年的场景,说孩子的姑姑还专门跑到街上给孩子们买腌好的肉,然后串成串,放到油锅里炸一下给孩子们吃。当然我们都理解姑姑是爱孩子的,想着孩子们难得回来一趟,她便用她的心中认为最好的东西送给孩子,殊不知孩子的妈妈生活在城市中,接触的育儿知识也很多,又碍于情面,不好直接给姑姑浇冷水,可实实在在的,孩子们确实爱吃啊,只是苦了妈妈,回来后要面对挑食的孩子,又要斗智斗勇更改孩子饮食习惯。
是呢,在我们老家,看望亲戚,也喜欢买成箱的火腿肠,还有牛奶,方便面,水果等。记得前段时间大伯生病,我们牛奶面包鸡蛋等都买过了,等再次看的时候,我还想按老家的习俗买火腿肠,后来想想,本来就是病号,还是买些健康食品好了,譬如农家小米之类的,可直接遭到了老妈的否定,说老家人不稀罕小米之类的,最后我还是让老妈去市场上买了一大块肉,又买了鸡蛋牛奶之类的去看望。
健康饮食的习惯也好,吃零食的习惯也好,都是由我们认知决定的。想改变喜好,得先改掉对健康的认知,当认知没有达到那个圈层时,好多时候我们只能长叹一声了,因为这需要一段时间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