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162-K170集合
K162(补) 《儒林外史》
第一章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人生南北多歧路,将相神仙,也要凡人做。
百代兴亡朝复暮,江风吹倒前朝树。
功名富贵无凭据,费尽心情,总把流光误。
浊酒三杯沉醉去,水流花谢知何处。
《儒林外史》以这一首词打头,说人生富贵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见便舍命也要去求,到手之后,味同嚼蜡,没有一人看得破。本书第一篇就写元朝王冕,品格卓异出群。
王冕,家中贫困,在别人家放牛,挣些散钱贴补家用。三五年间,趁着放牛空闲看些书,学着作画,竟出了名。许多人慕名前来,争先买画,日子也过得好起来。后县上学者危素邀请相会,知县亲自拜访都借口不去。后遇起事吴王,拜为参知,也逃到山中隐蔽起来。真真是学得战国段干木、春秋泄柳之人。
本章此回便是借王冕之口,隐括全文,“一代文人有厄”,“百十个小星,都坠向东南角上去”,也即“天可怜见,降下这一伙星君去维持文运”。
后面的故事,便是讲者一代文人如何“有厄”。
2020年1月29日(补2019年12月3日)
K163(补) 《中华典故故事-阿豺折箭》
阿豺折箭
吐谷浑的首领阿豺有二十个儿子。某天,阿豺让这些儿子每人折断一支箭,儿子们都轻松的将箭折断了。阿豺又让人拿来二十支箭,让儿子们折断,儿子们费力很大的劲都折不断。阿豺告诉儿子们:“一支箭容易折断,但是二十支箭却不易折断,这就是团结的力量”。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多力量大”“团结就是力量”。
2020年1月31日(补2019年12月4日)
K164(补) 《中华典故故事-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
刘禅师刘备的儿子,小名唤为阿斗,是个出了名的庸碌之材。刘禅将儿子阿斗托付给诸葛亮,诸葛亮死后,蜀国越来越衰弱,最终被魏国给吞并。魏国的实际掌权者司马昭把投降的阿斗叫来大加训斥,后又封其为“安乐公”,赐给住宅,拨给费用,供他享用。刘禅以为司马昭要杀他,结果反而受封,安心了下来。第二天亲自到司马昭府上谢恩,司马昭设宴招待。宴会上歌女们表演了魏国的歌舞和蜀国的歌舞,原蜀国的大臣们都羞愧、伤心。但是,阿斗却是嬉笑自若,说自己一点也不怀念自己的家乡。
2020年1月31日(补2019年12月5日)
K165(补) 《中华典故故事-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最初源于《老子》第八十章中内容,为“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局,乐其俗。”在《汉书.贷殖传》中也写到“各安其居而乐其业,甘其食而美其服”。
“安居乐业”是老子所想象的一个与现实相对应的世界,建立一个小国寡民的社会。这个社会不重视物质生活,不用提倡精神文明,人民没有大智慧,满意与朴素、简单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生活,人民也会觉得生活极其美好。
老子所构想的这种小国寡民的社会,谜之神似古希腊古雅典。也许这种国小而民少的社会利于统治和管理,但是老子所提倡的不讲究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只满足于简单的美好,这种想法是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背道而驰的。
2020年1月31日(补2019年12月6日)
K166(补) 《中华典故故事-安贫乐道》
安贫乐道
孔子的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有七十二位贤人最有名。这七十二位贤人中,有一位叫颜渊的贤人,极为出名。
《论语.雍也》中写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这是孔子对颜渊的称赞,夸奖颜渊虽然身居陋巷,只有竹篮干粮,一瓢水,也不改变自己的志向。
后来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颜渊乐道,虽箪食在陋巷,不改其所乐。”后又在《后汉书.杨彪传》中有提到“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仰慕之。”
安贫乐道,一解为“安于贫困,奉守自己的准则”,一解为“指即便身处逆境,内心也会因为坚守志向而不会感到害怕,并乐于奉行自己信仰的道德准则。”
2020年1月31日(补2019年12月7日)
K167(补) 《中华典故故事-安于故俗》
安于故俗
【典源】《史记.商君列传》: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
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强大,最终统一六国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在变法前,商鞅和秦国的一些大臣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大臣甘龙说:“古代的圣人都是不改变民俗而教导他们;智慧的君主也是不变换法令而治理国家。这样不比花费很大力气,按照旧的法令办事,官吏熟悉,百姓也习惯,没有必要非要变法不可。”
商鞅驳斥甘龙说:“你的观点不对。平庸的人才习惯于老习俗,对于这样的人,不能与他们讨论变法、革新的到道理,因为他们的思想过于保守了。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怎么可以不思改变?贤者智人作法更礼,而愚人不肖者不明变通,才阻拦限制实行变法!……治理国家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更没有一套固定的办法。商汤和周武都没有效仿古制,却得了天下;夏桀和殷纣遵循古法,却灭亡了。所以说,遵循古法却也可能出错,违反古例也可能成功。”
安于故俗,解为安于老一套的做法,因循守旧,不思革新。
这个典故给我的启发还挺大的,敢于尝试、敢于创新的人,才更有成功的机会,而固守传统的人,没有新的创新,不能适应新的社会更不易成功。而结合到人身上,永远待在舒适区,遵循原来的习惯和做法,永远都是现状。但若是敢于踏出这个舒适圈,打破原有的习惯链,那就能求得自己的梦想。
2020年1月31日(补2019年12月8日)
K168(补) 《中华典故故事-白虹贯日》
白虹贯日
【典源】《史记.邹阳列传》:昔者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自畏之。
战国之时,燕国太子丹请来荆轲的刺客刺杀秦始皇。在荆轲出发时,太子丹发现一道白色长虹横跨在蓝天之下,他很吃惊,叹息道:“看来此次行动不能成功啊,白虹预兆不详的事情!”后来荆轲刺杀秦始皇果然没有成功,太子丹沮丧地说:“我早已经预料到了。”
白虹贯日,在后世表示不详征兆。
2020年1月31日(补2019年12月9日)
K169(补) 《中华典故故事-百战百胜》
百战百胜
【典源】《孙子.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谋攻》是《孙子兵法》上卷的第三篇,主要内容是主张用计谋来使敌军屈服。“百战百胜”就是打一百次,胜利一百次,即每战必胜后人用这个比喻每战必胜,所向无敌。
2020年1月31日(补2019年12月10日)
K170(补) 《中华典故故事-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典源】《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注:夫泉竭则流涸,根朽则叶枯;枝繁者荫根,条落者本孤。姑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这句话的意思为“没有泉水,河流就要干涸;树根腐朽,树叶就要凋落。枝繁叶茂,树根才能得到庇护;枝条凋零,枝干也就孤立了。所以人们常说,‘百足之虫,至死不僵’,如果虫的足多,即使死了也可以维持身体,而不倒下。这句话虽然言浅,但是意味深长。”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用以比喻已经败落的事物,但是在一段时期内,还可以维持某些兴旺繁荣的景象。
2020年1月31日(补2019年12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