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9-15
公元前227年~前209年
荆轲刺秦王没有成功。荆轲是做了充分的准备,来之前,燕太子丹毕恭毕敬的奉养他,来时提了樊於期(秦国逃将)的人头,涂了剧毒的匕首,勇士秦舞阳,当然,最最重要的是,荆轲无论事成与不成都必死的心,所以这种人叫义士,死士。秦王那时年轻力壮又颇能防范,隔着又长又宽的几案躲过一把小小的匕首怎么都不是难事,再加上荆轲想活捉秦王,所以更不能得逞。
这一事件加速了秦灭六国的进程。卷六秦已灭韩,王翦破赵。卷七王翦李信伐燕。
因为荆轲刺秦王失败,燕王杀了太子丹求饶,但是没有用。几年后燕灭,司马光评价燕丹“轻虑浅谋,挑怨速祸;以万乘之国,决匹夫之勇,逞盗贼之谋,功隳身戮”。意思是怒其不能深谋远虑,不能从根本上报仇。下跪伏地并不一定表示恭敬,重视承诺并不一定守得信义,过度散财并不是施恩惠,能自杀并不代表勇敢。荆轲只是一个守信的盗贼,他的死也只是一个盗贼的死,没有更多的意义。用一个刺客结束虎狼强秦简直是妄想。什么是恭敬?信义?施恩?勇敢?什么才是真正的报仇??逞一时盗贼之快是报仇吗?轻谋浅虑!!
王贲引水灌大梁,灭魏。
魏国贤人安陵君,就是那个劝诫过信陵君的人,面对秦王也不卑不亢非常有气节。秦王也对其佩服。在一个强者面前,能保持住气节的人一定有清醒的头脑,精通人性,遇强则强,旗鼓相当,如此赢得尊重。而弱者,一旦表现出懦弱退缩妥协无奈,将直接遭到强者的蔑视,更加不把你当回事,像蝼蚁一样想捏死就捏死。
灭楚并不容易,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一开始李信蒙恬伐楚带二十万人,王翦说至少六十万,秦王不信。李信打了败仗,秦王信了去请王翦。王翦聪明,伴君如伴虎,一朝看出秦王多疑,所以带六十万人伐楚前找秦王要了七八次良田美宅,以解除秦王之疑。王翦破楚,杀了项燕。
陆续王贲灭代,赵公子嘉和赵亡臣待的地方。
王翦定江南之地,降百越之君。
齐是怎么灭的呢?不战而灭,齐王田建和他妈在位四十多年亲秦,不和诸侯合纵,就一边看着五国与秦打的不可开交。秦灭五国后,齐投降了。秦许诺给田建封地,但实际上把他放在松树林里饿死了!一个什么道理,亲秦者死。
现在来看这些历史,恨六国心不和,看不透秦国计划。
嬴政统一后,把秦国的一系列改革推行到全国,最大的进步是废分封,立郡县制。李斯后面帮他推行的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制度。
统一之后,嬴政各种巡游,刻石歌功颂德,让蒙恬修长城,修秦直道,修阿房宫,建骊山陵墓,扩建咸阳宫,求长生不老药,迷信但不敬神,只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比如焚书坑儒。想杀人就杀人,听不进谏言。昏君暴君一个。
终于在一次南巡途中死了。很是蹊跷,这一次偏偏带了胡亥和赵高,不知道他的死是不是赵高的阴谋。赵高一大奸臣。设计害死了太子扶苏,撮合李斯一起扶胡亥上位。胡亥就是一个傀儡,什么都听赵高的,毕生所愿只是吃喝享乐。赵高历史第一大恶臣,使计害死可能威胁自己的忠臣蒙恬蒙毅,尽灭嬴氏宗族。
什么是忠臣?蒙恬蒙毅算是吗?与他们自己算是,但与天下,他们不是。忠臣不能事暴君,明珠不能暗投。否则就是对天下大不义。这个蒙氏家族也没有办法。
什么是明主?扶苏算是吗?他是个合格的太子,非常仁义。他的局限是不能鉴别真伪,没有怀疑能力。这点不像嬴政。扶苏按照他所信奉的道义行事,君要他死他就死,也不想想有没有诈。所以他也当不了一代明主。
暴君当政,奸臣当道。胡亥和赵高已经把秦国严刑酷法玩到了新的高度,于是起义如雨后春笋般来了。
陈胜吴广起义,立陈王,号张楚。这个陈胜好杀人,求做王心切,“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武臣,自立赵王,有张耳,陈余。武臣比较能听进谏言。
刘邦,沛公,有萧何,曹参。刘邦大方。
项梁,项羽,占会稽。项羽力气大。
田儋,自立齐王。
韩广,自立燕王。以前是武臣手下。
魏咎,周市立为魏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