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开,山水清音自来
毫不否认,第一次听雨吁的我完全没有听懂他在唱些什么,除却音乐的表达,作为听者的我似乎把太多注意力放在了那些看起来很奇怪的字眼上。后来我看到记者采访问他:“你作词的时候,翻不翻字典?”窦唯说:“我是翻《新华字典》的。挑的都是一些有涵义的字,它们的意思放在唱片里,能够产生某种片段感。”
不过他又说:“如果现在,可能会更多地去掉字本身的意思。”可能这也是他后来做实验摇滚产生的想法。那听窦唯,就用更纯粹的方式吧。
——今日编辑李不苦
窦唯发新专辑了,名为《山水清音图》,在16日的零点,距离去年三月那一张《春分拾琴图》差不多正好一年。
3月14日,窦唯的豆瓣小站上就po出了这张新专辑的信息,得到的28条评论中,不乏老粉表示又要吃土购买。
15日微博上也有博主发出新专辑详图,并且就像一些有心窦迷所知道的一样,这张专辑是自13年在云南录制后,时隔四年终于到来的一份礼物。
随后在发售日当天的零点,窦唯的不一样乐队中另一位成员陈涌海则转发了这条消息以表祝贺。这位既是中科院纳米研究领域大师又同为摇滚中年的大神级人物,还谦虚地表示这次玩了一回即兴,在专辑的《童子诵乐图之一》中弹奏吉他,心中很是忐忑。
其实在2014年的时候,窦唯就曾在周雷的采访中透露过关于这张专辑的信息。当时他说:“我没发表的专辑有张叫《山水清音图》,里面有个小男孩儿的念白,我朋友的侄子,用客家方言念的《幼学琼林》,小孩儿音色很好听。”
直到几天前,终于用专辑发售兑现了这个暗暗的约定。
细细盘点一下,窦唯发专辑的频度并不算低,最近几年也是每年都有新作品问世。从不一样乐队,到和莫西子诗等音乐人的合作,每一次的出现都能让乐迷们激动不已。
如果要追溯到更早的时间,窦唯的更多经典专辑更是成为乐迷收藏的一种存在。
而窦唯和不一样乐队这一次的出场,依然延续近年来的风格,在摆脱了歌词的束缚之后,以纯音乐的形式,更为自由地表达。即兴随性的演绎中,依然是那般古朴灵气。
整张专辑以《山水清音图》为名,分为“萧和键音图”、“鸣虫静夜图”、“童子诵乐图”、“滴水键弦图”、“长卷舒慵图”。窦唯一如既往专注键盘演奏,而杨一则包了古琴和箫,吉他部分则由陈涌海呈现。
专辑名《山水清音图》,实为清初画家石涛非常著名的一幅画作的名字,如果说后来的窦唯一直在进行实验性质极强的新民乐创作的话,那不难理解他可能也从古画中获得了不少灵感。
在这张专辑少有的十几个豆瓣短评中,也有人提到,是不是要对着古画来欣赏。我想,说不定窦唯的创作也在与古人的隔空对话中得到了恩惠吧。所谓美学共鸣,在音乐和绘画的表达上往往并无阻隔的存在。
我曾在上海博物馆看过馆藏的这一幅《山水清音图》,一如石涛的笔墨,用笔劲利沉着,用墨淋漓泼辣,整个画面茂密浓郁,而又深邃,非常的豪气壮美,画中善用的墨点,则是他特有的气韵的来源。
看石涛的画,最精彩的部分,除了极具创造性的构图,就是富有灵气的写意状态了。他最出名的就是“无法而画,乃为至法”的原则,情随笔走,落墨不多而心魄抒意,浓墨深墨,潜伏于山脉,行走于松间。再看窦唯,20年前的冷峻少年那样的恣意洒脱,而如今在时间的沉淀中他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精神家园。
石涛在画中让水墨知天地,笔墨不孤行,而窦唯的音乐中,又何尝不是这种感觉?一幅是中年时期意境清朗的佳作,一张是自由闲适中的又一次实验创作,我想我能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条参考线,想必也更能体会窦唯音乐中的那种表达了吧。
曾经在一次访谈中,窦唯说起自己的爱好是四个字:音体美文——音乐、体育、美术、语文。“画画儿这个事儿,甭管我画什么,我觉得这个过程特舒服,可以忘掉一切,所有精力就在画面上。东南亚走一圈,一路在画,用蜡笔、油画棒、铅笔。”这种可以旁若无人沉入内心的状态,想必才是他最适宜的状态。
窦唯曾强调“我一直以来想让大家在听我的音乐时,更关注声音的这部分,而不是看外在舞台化的套路表演。”
的确,这些年他所在做的,就是这样的事。一如他所说:“音乐是用耳朵来听的,而不是用眼睛看的,如果有想象力的人,你听到声音自然会产生一定的视觉感受,这种感受可能与演奏者的情绪和视觉想象有关,也可能是自发的一种联想和视觉想象。”
到这里,我想,虽然很多人把窦唯称为窦仙儿,但他其实并不想成仙,他只是想把最真的东西如实表达,而在其中寻找属于他的高山流水。就像石涛《山水清音图》中坐在山间论道的高士一般,已得灵魂的自由。
主编 / 易小婉
编辑 / 李不苦
音乐/窦唯-《雨吁》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民谣与诗,欢迎关注,WeChat ID:glimm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