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与逸之何春雷老师就师古学今激烈讨论了一番。何老师学书比我早,晚辈言语冒昧,还望老师和各位书友多包涵,抱歉!
一、逸之何春雷: @计白当黑 首先是初学毛笔字,没有一个不是从当代人入手的。因为只要是初学,总是有人指导的。这个指导的人还能不是当代人吗?即使是从学唐碑入手,其实也是当代人学唐碑的写法,并不是真正唐代人的写法。例如我们通常初学毛笔字所用的诸如欧体字教材,柳体字教材,颜体字教材,其书写的方法,都是编书的人他自己的写法。古人并没有这样的具体指导流传下来。再进一步说,假如你确实没有人具体指导,也没有接触前面所说的习字教材,初学就直接临学某个唐碑,实际上当代人们的一般书写习惯早已深深地影响着你,指导着你。你自以为学古人,实际上所学的今人要比所学的古人多得多。所以,我认为初学写字没有不学当代人的。不学当代人实际上是不存在的。王羲之初学卫夫人,是因为他的家庭的社会地位决定他能找到这样一位名家做老师。这同前面所说的初写毛笔字总是有人指导的情况一样,并不能做为一个学当代人的特殊事例。其特殊一些的地方,就是他这个老师比般老师高明,这个老师拥有更多的前代名迹,掌握更多的前代技法,而又自成名家。
有的人学习书法,愿意毕生把学习当代人书作为重点,不去学古人,或者少学古人。我认为这样学法,如果从高标准讲,就有缺乏传统根底的缺点,也就是把历史上的大量精华排斥掉了。另方面,学习当代某名家如果过分专一,就要有很高的选择能力,不然,学久了反成进步的束缚。在历代的当代,名家都是很多的,经过历史的检验,有些一时的名家名声逐渐降低了,有的被历史淘汰了。杰出的总是少数。比如宋代的周樾、王著、蔡京、蔡卞等,当时与四家齐名,甚至名气更大一些,后来只称宋四家。黄山谷这样聪明的人,也因早岁误学周樾,成为终生憾事。人们对当代人的认识和评价有时是不够准确的。
人们都说学古人不泥古,这是对的。但是学今人的却泥今这也不好。历来所谓“奴书”,就是指此。孙过庭说“古不乖时,今不同弊”。这对学书是很重要的指导。
二、计白当黑: @逸之何春雷 你说得不无道理,但是你的观念存在很大的误区,而且你的言行并不一致。首先讲到师古学今,你说得是有道理,因为我们跟古人,书写工具不同,书写习惯不同,书写心情不同,所处的时代也不同,不可能完全模拟古人写字的状态,但曾经启功就对他的一个仰慕者说:不要学我的字,也不要完全学今人的字,因为今人的字学起来容易,书写工具、习惯都比较接近,甚至可以亲眼看到一个人字是怎么写的,这样可以很容易写得像,但也很容易染上一个人的习气!
再讲到字帖,你觉得那些唐楷教材好用吗?首先大部分编者水平就不敢恭维了,还编那种教学,大概也就能忽悠忽悠小学生罢了。我们学书法,正确的路子,应该选择原碑帖书籍,甚至可以去买或者做碑的拓片,同时应该多看看那些碑林原碑,摩崖石刻。
所以说,师古的意思,是尽可能地去研究古人写字的状态,尽可能地贴近古人(个性创新先不谈),就算受当代人书写习惯的影响,那难道说当代人与古人书写习惯完全不同吗?古人用左手写字吗?古人是趴着或者倒立写字吗?古人是用脚写字的吗?那怎么能说所学今人要比所学的古人多得多呢?所以说,学今人不是说不行,但拜师就显得尤为重要,你的老师跟古人有多少相符之处,是否得古法,得古法是否深入,眼界是否开阔,决定了你的路子走得是否正确,是否能走得远!像周樾,其实是宋四家所有人的老师,苏米黄都学过周樾,但每个人都会有取舍,就算自己的老师写得再好也不能盲目模仿,还是要以古人为宗,受老师指导、启发,自己去探索古法。另外你说黄庭坚误学周樾,成为终生憾事是什么意思?黄的书法在历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山谷学颜,亦受其师苏轼影响,又自成一家,其字开张之势,他人无法企及,另外黄的大草成就之高在整个书法史上屈指可数,两宋草书第一人不为过。
师古而不泥古,师今而不泥今,你说得没错,其实你说的很多地方都很有道理,但跟你写的字差别太大!你的田楷跟二田真得没啥区别了,你再写个多少年,我认为,也不会有多大变化,写田楷,路子只会越走越窄,而且很难出来,摆脱二田的习气,二田的行书更是不入流,俗不可耐。《书谱》云:“而今不逮古,古质而今妍。夫质以代兴,妍同俗易。”建议你去多研习古拙质朴的东西,对你绝对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