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大的第41天:依然焦虑

我还是沉浸在焦躁中缓不过来。

刚想这几行无病呻吟的字来凑数,打开一看,首页的第一篇文章就是“你为什么不快乐”。

毫不犹豫的点进去,作者的生活有种让人似曾相识的感觉,比如说拉开窗帘让阳光照进来以保持好心情这点,先不说这里太阳出的极少,就说有阳光和好心情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吗。

有句话是“你若恨,世界便可恨,你若爱,世界便可爱”,看见太阳可以觉得“今天真是个好日子”,也可以觉得“阳光真辣眼”。

文里又出现一句,你总是想的太多做的太少,改编自杨绛先生那句名言,这话本没什么问题,但是也未必对。

最简单的方法,证明不高兴的原因是想的多做的少。

如何证明?

在我看来是没法证明的,高不高兴本来就是抽象的事情,难以把它具体化。那句“不高兴是因为想的多做得少”别看它写的跟定理似得,其实很有问题。

说它有问题,或者说错误,原因是没有条件限制。举个例子,因为小说情节产生的不高兴,能说是因为想的多做的少吗,做的多就会开心了?

怎么做,把书撕了,手机砸了,给作者臭骂一顿,就爽了?

再看它的逆否命题:想的少做的多是高兴的理由。

奇怪吧?

我觉得没有说的必要了。

但是为何单看这句话却觉得正确呢,大概是因为此话改编自杨绛先生的那句“你的问题在于,想的太多,读书太少”。就像是许多人马姓富豪成功学的追捧一样,又像是上个世纪“主席说的都是对的”那种思想。


某乎名句“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于是这个问题就转换成了,我不高兴,是不是因为想的多做的少。

我考虑现在是的。

看着视频课的时候我就忍不住走神,想着自己这样做真的有意义吗,想着想着,眼前就仿佛出现了刚及格的分数和隐隐的声音“她只是看起来努力,其实成绩并不好”。

是了,我也觉得自己是看起来努力,自我感动罢了。

真正努力,完全投入进去,一个小时前刚听的结论怎么可能忘了,因为只是听了,没有回想,没有思考,没有把书变薄又变厚。

这些我很清楚的,但是明明知道答案的问题,还是让我焦虑,我甚至不敢去真的想,我刚才学了什么。


我怕我什么都想不起来。

怕,怕。

总是怕。

什么都怕。

所以才会什么都没做却心生疲惫,所以才会产生那么多遗憾,所以才会找那么多借口。


同父亲聊天,总是不欢而散。

他老对我说,你要充满朝气,你要好好学习,你要听英语……

你要,全是你要。

听到此处,便生出厌烦,总是忍不住去反驳,只说我要,却没说我怎么要,我为什么要。

如果阴郁是天生的,又怎么改变。

后来实在担心克制不住吵起来,远隔千里,还要打着电话吵架,有想了想银行卡里的余额,只好无精打采的回答“好,好,好的。”

反正他是不太在乎我高不高兴的,就如我,没有特殊情况也不太在乎他的心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