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道“海南美术摄影出版社”了一样,相信很多年后大家也会逐渐忘记很多民间字幕组……随着版权管理的日益规范,漫画和动画的翻译制作任务逐渐收归于各大出版社和视频平台,民间自发的翻译团队日渐减少。
但毕竟从90年代初到新世纪之后的很多年,民间翻译团队和那个传说般的“海南美术摄影出版社”曾是动漫迷们所依赖的引进和传播渠道,不管将来的局势如何变迁,我们依然记得他们曾经的活跃……
然而——
他们曾经的活跃也留下了不少难以磨灭的痕迹,包括一些初期的翻译错误,也连同宝贵的回忆一起,铭刻在了每个人心底。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那些曾经让人哭笑不得的翻译!
“健次郎”还是“拳四郎”?这是个问题!
《北斗神拳》大概是中国大陆地区最早引进的动漫画之一,漫画和动画几乎同步引进,也几乎同步地,出现了“健次郎”这个主角译名。
但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健次郎”是个错误翻译,后来再版的漫画里出现的都是“拳四郎”这个名字。
其实“健”还是“拳”,这个问题并不大,这两个字在日语里的发音都是“ke-n”,但“次郎”和“四郎”却是需要严肃更正的。在《北斗神拳》里,北斗派的四位重要弟子分别是:拉欧、托奇、扎基、拳四郎。也就是说主角在四位弟子中排行第四,因而“四郎”这个名字是理所当然的。不知道最初是什么样的误解让“海南美术摄影出版社”翻译出了“次郎”的叫法,而之后上海电视台播出的动画版也同样维持着这个叫法。
关于这件事时光君一直都很纳闷,为什么漫画和动画会出现同步错误?照理说应该是两套独立的制作班底。如果有谁知道其中内幕的,请好心告知,先谢过!
耐人寻味的“金刚火焰旋风拳”
《圣斗士星矢》也是最早引进的日本动漫画之一,漫画同样由“海南美术摄影出版社”引进,动画同样由上海电视台首播。
其实《圣斗士》的翻译问题更加五花八门,尤其是那些招式名,同一版本里都会出现前后不对版的,无非是在于你最初接受了哪个叫法,就习惯性地一直这么叫了。
其实公平来讲,《圣斗士》的招式名确实不好翻,自黄金圣斗士登场以后的很多招式名都是外来语,直译的话不仅中二气十足,词与词之间的逻辑也很微妙。所以真要诟病一些“灵活译法”也确实不太公平。
但是,有一个招式名的翻译,是无论如何都说不过去的!
那就是动画版里冰河第二招式的译法——金刚火焰旋风拳。
这个招式名的原文是“オーロラサンダーアタカ”(Aurora Thunder Attack),其中包含的三个单词分别是“极光”、“雷电”、“攻击”,跟“金刚”、“火焰”、“旋风拳”相较,连一个字段都对不起来!你要能对上一个词也就罢了,还能开脱说是为了整句话的通顺不得已更改了里面的个别词,但现在是一个都对不上啊!这是要闹哪样?
不知道在什么样的神逻辑下诞生了“金刚火焰旋风拳”这个神奇的名字,居然被我们80后这代人叫了半辈子,现在要改都很难了……
关于这个“オーロラサンダーアタカ”,时光君个人觉得译为“极光闪电冲击”比较合适,甚至“极光雷电拳”啥的也勉强认了,但肯定不是“金刚——火焰——旋风拳”!
你可知道“寒羽良”其实是意译?
再说一部老作品《城市猎人》,“海南版”的漫画译为《侠探寒羽良》。该作的动画引进较晚,很多人最初接触的时候都是看的漫画。
也因此,“寒羽良”这个名字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很多年后我们才知道,其实主角的名字叫“冴羽良”。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个“冴”字是怎么变成“寒”的。
其实中文里有“冴”(ya,第四声)这个字。按照通常的日语名字翻译习惯,只要中文里有这个字,就应该把原字承袭过来;如果中文里没有这个字,或者该字实在太生僻,也会找接近的字替代,比如“富坚义博”,用“坚”替代“樫”。那么在“冴羽良”这个名字上,怎么会偏偏改成了“寒”呢?
很遗憾从“冴”的中文意思上找不到答案,“冴”通古语里的“讶”,是惊讶的意思。但“冴羽良”既然是日语名字,就该从日语里去找原因。而在日语里,“冴え”有寒冷、清澈的意思,这个字倒是很好地表现出了男主角帅气的一面!
所以如此看来将“冴羽良”翻译成“寒羽良”其实是个聪明的做法,毕竟不是所有人都会追究到“冴”的日语原意,这样就体会不到作者用这个字的意义了,因此干脆意译成“寒”,直接明了,传达清晰。
港台翻译土味多
我们都知道中国大陆地区动漫画引进比较晚,而港台地区在这方面起步较早,所以早期看到的动漫画中,其实照搬港台译法的情况较多。比如《灌篮高手》的动画最早播出的就是台湾配音版,因而我们听到了很多“学长”、“学姐”之类的当地叫法(日语里都是“せんぱい”,直译的话就是“前辈”)。
但是——
这并不意味着港台地区的译法就是先进的、正确的。
这里我们就不计较一些微差了,像《Bleach》译成《死神》那种也就算了,只要主旨没有偏,作品气氛不受影响也就得过且过了,毕竟“死神”一词也代表了原作的核心角色群。但除去这些尚且沾边的,港台地区也的确累积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译名。
土味十足的《中华小当家》和《秀逗魔导师》大家一定不陌生,《神剑闯江湖》这样的武侠风译法也时有发生,那就更别提什么《游戏王》、《爆漫王》、《雷霆王》之类的王者系列了……非要总结一下的话,你会发现香港偏重力量的彰显,而台湾更偏重接地气和直白。
为了有助于理解而将部分翻译本土化本无可厚非,但不少港台译名确实让我们觉得有点“过分担心”读者的理解力了,这无形中贬低了读者群,让人产生不舒服的感受。而且此类翻译毫无疑问损失了原文该有的意境和氛围,不失为一大遗憾。
当然,译名的奔放程度也并不完全取决于地区,有时候大陆地区也是能推陈出新,让人眼前一亮的,比如——《天鹰战士》。
其实自网络时代以后再出现的那些奇葩译名就影响力有限了,毕竟那个时候已经能通过互联网得到方方面面的信息。但早期的那些翻译差错实在是要命,那个年代会日语的人也少,除了相信翻译以外别无他法,然后等到很多年过去了才发现真相,那真的是会怀疑人生的。
所以大家还是庆幸今天的信息环境吧,可以避免很多悲剧发生……
(更多相关文章请关注同名微信号公众号:在二次元里对话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