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的季节,想念起我的燕大,弥漫淡淡离愁的母校。其实我自己很不理解的是,在这世上度过了三十余年岁月,为何独独这四年始终魂牵梦萦难以忘怀,为何种种画面历历在目!
很清楚的记得入学的情形。从未远行的我,在父母的陪同下乘火车颠簸18小时,终于抵达秦皇岛这个华北城市。出了站,陌生的一切,连小贩叫卖的口音都觉得充满了距离感。按照学校通知单上提示的交通路线,乘公交到了学校大门,直到如今还特别深刻的记着这个地址,河北大街西段438号。
学校大门气派雄伟,第一次看到时还是略有点震撼的,一时觉得自己真的来到了属于未来的一道大门口。迎新的人很多,校门口人来人往好不热闹。跟着指引牌一路寻去,我们顺利报名缴费,办理了住宿。
父母一向不愿让我受苦,宿舍选的是校外最贵的四人间,条件很好,除了电话线还没有接通。办完这些,爸妈原本还打算去北京看看,可是,一到离别就分外心伤,尤其是母亲,心里实在不是滋味,于是直接买了票回了家乡。后来告诉我的,因为电话没通,他们在家着实担心了好几天,直到我找到电话打回家去,才稍稍安心了。
父母不知道的是,到了大学,我进入了全新的环境,对周遭的事物尚且应接不暇,哪会总闲下来想家,其实这样的忘本是多数人的天性吧。
由于专业服从调剂,我对自己的专业一无所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这是啥玩意儿?辅导员给大家耐心讲解了才些许有点明白,说简单了,属于机械,专业方向是金属材料的成型。好吧,只要好就业,按部就班待着了。这机械学院果然女孩子很少,一眼看去全是黑灰色调的衣服,偶尔几个女生,还都是小子头型。所以我成了稀罕人,江苏小女生,束着过腰长发,必是婷婷袅袅小家碧玉,这便是给同学的最初印象了。
整个材料成型系,只有两个江苏人,都是小个子女生,便也自然惺惺相惜,只是连个老乡会都组建不了,人数实在太少。
这里虽说是华北,但出了山海关便是东北,燕大已在华北的最北端。同学以河北和黑龙江的居多,身边听到的都是各种接近普通话又不是普通话的口音,没出过家门的我只觉得像是在电视小品当中,越听越喜欢,慢慢的也就和同学没有距离了。当然,我不算最远的,有甘肃的,福建的,广西的,甚至海南的,都属于千里迢迢来相聚的!北方人热情豪爽又风趣,我很喜欢我的北方同学们!
开学立即进行的是军训,总之是晒黑了,大家每天跟着教官训练,辛苦而开心。还没有开始课业,所有人都是轻松愉快的,每天学点军歌,汗水中绽放笑容。
燕大是个很美丽的高校,有语云:南有厦大,北有燕大!走遍校园,我的感觉,这是个有积淀的学府。教学楼都很朴素,楼也不高,外墙斑驳,爬山虎爬满了墙面和空中的走廊,无不透着青春的气息和历史的积淀。
有必要说说辅导员老师。机械学院大多数辅导员是年轻的研究生,或者毕业留校工作的校友,而我们系的辅导员是退休返聘的吴老先生,时年已六十多岁了,精神矍铄,声如洪钟。吴老先生是东重在富拉尔基时的教员,学校南迁时他随着定居秦皇岛了,几十年如一日从事学生工作。他退休前是市里的竞走运动员,每天清晨起来锻炼,所以他要求同学们也不睡懒觉,趁年轻好好运动,锻炼出强健的体魄。然而,大家听了也就听了。
大一就这样开始了,我的机械,我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