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6日 星期一 “育心丽谦•时间管理100天挑战营”第22天
【早起】5:00
【学习】1.通读《孙子兵法》1遍,累计10遍(之前零星读过几遍清零重计)
2.时间管理第22/47讲
3.跟读《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第93/95/97课
4.学习《学说集》2页
【锻炼】抡胳膊200下,蹲墙81下,闭眼金鸡独立左6右5,蹲1小时,盘腿1小时,艾灸
【日记】
今天蹲墙又突破了,一下子达到81个,前天43个已经是最高记录,今天在这个基础上提高了88%,出乎意料。
蹲墙是面壁下蹲的简称,就是面向墙壁,脚尖抵住墙根,鼻尖接触墙面,一边吸气一边缓缓下蹲,蹲到底后一边呼气一边缓缓站起。整个过程头和身体都要保持正直。具体动作要领及好处可以百度。
我现在还做不到脚尖抵墙,只能离墙5厘米左右,鼻尖贴墙,手放两侧,身体垂直蹲和起。刚开始的时候,做10个就已经气喘吁吁了,后来慢慢地练,次数慢慢地增加,在30个左右停留了好久,前天才第一次突破40个,今天就超过了80个,哈哈,很有成就感,自信心也跟着上来了。看看已经能蹲几百甚至上千个的家人们,虽然我还在远远的后面跟着,但是看到奔头了啊,因为他们也是像我这样起步的,只是练的时间比我长,慢慢地就达到了。
感觉今天自己一下子爱上了这个运动(之前都是为做而做,谈不上喜欢)。
这让我想到了自己读经的过程。刚开始接触的时候,听说读经有诸多好处后就很想读,可当我真的开始读的时候却傻眼了:满纸的“之乎者也”都是学生时代的我最头疼无奈的字眼,以为随着高考的结束就和它们彻底say goodbye,从此相忘于江湖了,谁知道十多年后还会再碰到,并且还试图读懂它们,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了。其他的文字我大部分都认识,可当它们凑在一起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更别说那些没见过或不太熟悉的字了。
记得刚把经典教材请回家,我兴致勃勃地打开CD机播放音频,让全家一起沉浸在经典的熏陶中。听了一阵子之后,婆婆忍不住问我,那里面说的“象曰”“彖曰”“初九”“初六”之类的是什么意思,我一时语塞,只能很老实地告诉她:“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不过,听老师说,刚开始读不要管懂不懂的事,先老老实实地正音跟读一轮,再通读一百遍再说。我从来都是个听话的学生,既然老师这么说,我就听话照做咯。《易经》全文2万4千字,我按照老师的指导,用了三个月的时间才完成第一轮的正音跟读,把每一个字的音都读准了(古文中有很多常用字的读音跟现在不同,如果没有一个字一个字地跟读就很可能读错),全文基本可以不打嗑巴地读下来,但是还是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啊。然后开始通读,就是从开头第一个字连贯地读到最后一个字。
刚开始通读的时候就像和尚念经一样,嘴里念念有词,但不知道读的是啥意思。差不多读了十遍的时候,感觉比较熟悉了,就不自觉地想亲近了。读到三十遍的时候,已经很熟悉了,感觉自己开始爱上它了。越往后读,爱得越深越浓烈,那些原本看着就头疼的古文已经变成优美的音符,很享受读的时候唇齿间跳动的那种韵律感,像行云流水一样,真的很美。
不读的时候,脑子里不时地会跳出一段段经典中的文字。我不会背诵全文,也不想背,但那些读过的文字会自己在脑海中闪现,就像老朋友过来打招呼一样。有空的时候就仔细品味,不经意间发现自己对某句话有了自己的体会。这时才知道老师说的“先把原文读熟,懂自然会来”是什么意思。这种自己感悟到的意思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而不像在书上看到的那些解释,如果自己不理解,人家说得再好都是人家的,变不成自己的。
所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这句话我们从小就学过,就知道,但是有几个人真真正正地去实践过?我的老师亲自试过,告诉我们说这句话是真理,并要求我们也去实践。我自己把《易经》《道德经》《孝经》《大学》《中庸》等几部经典通读超过一百遍之后,也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这句话是真理,自己试试就知道了。
今天我从自己突破蹲墙瓶颈并爱上它,联想到自己读经从懵懂无知到渐入佳境的过程,这虽然是完全不搭嘎的两件事,但在道上却是相通的,体现的都是坚持的效果,累积的力量,就像登山的路有千万条,但山顶只有一个,上到上面,所有的路径都会被打通,这就是所谓的“万法归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