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脆弱和缺乏安全感有直接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特别是3岁之前是一个人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时期,很多人生活缺乏安全感往往是在这个时期出的问题。如果父母在这个阶段特别关爱孩子,孩子一生都会特别有安全感。未来即使面对黑暗身处低谷,被爱滋养过的心灵,依然有一种免于崩溃的力量。
孩子只有在父母面前才能真正获得安全感,因为孩子只有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以后才能与他人建立起亲密和信赖的关系。安全感是心理健康的基础,有安全感的孩子才能有自信和自尊,才能与他人建立信任的人际关系。而缺乏安全感的幼儿更多地感知到孤独和被拒绝,对他人通常持有不信任、嫉妒、傲慢甚至仇恨和敌视的态度,行为上也更容易出现逃避、退缩或攻击性行为,较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人类生来拥有崭新的生命,与生俱来有赢得胜利的条件,人人各有其独特的潜力,皆可通过努力成为一个杰出的强者。想让孩子内心强大,健康快乐,我们就要激励他,给幼小的心灵一种安全感。首先,我们要找到心灵的重心,不要整天怨天尤人,牢骚抱怨。即使孩子有不好的习气、有缺点,也要接纳他,并着力于如何矫正而非责骂。给孩子整体的接纳,内心有爱的人才会强大。有一件事虽然做起来很难,却相当重要,这就是要有勇气正视孩子的缺点。他会一年年的长大,他会渐渐遇到比他强、比他优秀的人。他身上可能有许多让你厌恶的缺点,这会让你感到沮丧。但父母一定要正视它,不要躲避,告诉孩子,战胜自己比服从他人更艰巨和有意义。
另外,不管何时何地,处在何种境况之中,父母们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在孩子面前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尤其是年轻妈妈们,不要过于敏感或神经质。妈妈们常说,有了孩子之后,孩子一天不在眼前就不放心,总想着孩子哭没哭,是不是安全,这就是母爱,温柔缱绻,无处不在。但我想说的是,这种心理本身传递给孩子的是担心和焦虑,会形成一种消极的心理暗示,削弱孩子的力量。您自己都感情脆弱了,怎能奢求孩子坚强呢?社会是复杂的,但过度的担心也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这种行为会形成心理暗示,并在父母的教养方式上得以体现,比如对社会的描述过于阴暗、负面,对孩子的限制和保护过多等,都会削弱孩子的安全感和独立性。要永远记住,你内心强大,他才能无所畏惧。
爱是一种保护,但不是完全将孩子隔离在现实世界之外。很多父母害怕孩子看到太多真实生活的阴暗面,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于是用美好的童话甚至善意的谎言给孩子构建一个无瑕的纯净王国。这实在是一种幼稚且自欺欺人的行为。善待孩子,不是无原则地宠溺孩子,不是替他阻挡一切挫折,而是赋予他抵抗挫折的能力。年幼的孩子有时生活在理想化的世界中,他们幻想嬉戏中的一切都是真实的,他们脑中存在着一个小小的童话世界,在那里他们生活得比在现实中更游刃有余、无忧无虑。我并不反对孩子做梦,但必须适可而止。否则,通常的结局是他们沉溺童话太深,以致失去了对现实生活的清醒认识。我恳求父母们为孩子的将来考虑一下,他们必须知道人的一生主要是跟现实发生关系的,为了让他们获得最大的裨益,我们必须对他们讲真话,不能只讲那些只属于童话世界里的虚幻的快乐。当孩子发现现实世界与自己的理想王国有所出入时,就会抱怨社会虚伪、肮脏,对社会产生厌恶感。
因此,不妨在给孩子讲《灰姑娘》时,也给孩子讲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多给孩子看看世界新闻,让孩子了解一些战争地区的孩子的生活状况。告诉孩子,生活不仅仅是你看到的那样。你所拥有的安逸生活是爸爸妈妈给你构建的,未来仍然存在挑战。这个世界上有人吃不饱、穿不暖;这个世界上会有人来欺骗你,会有小偷觊觎你的东西;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不公平的交易……不要掩盖社会的缺点,尽量拉近孩子的想象与现实的距离,使孩子能更坚强地面对这个世界,并学会保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