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生产经营主体将发生重大变化
占绝对数量多数的仍然是农民
未来的农民内涵将发生重大变化——专业化、职业化、年轻化、高学历、懂农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
整个“农民”群体将逐渐分化:越来越多有农业专业背景的大专院校毕业生将从事田间管理;未来懂操作农机、维修农机的劳动力需求越来越多;未来农民更懂市场,有互联网思维的新农人将从事农业的营销、流通相关工作;老一辈会逐渐淘汰,或从事基础性工作。
与此同时,专业大户、合作社、公司将会越来越多,并发挥更加重要和实际作用。在北方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生产经营主体将以专业大户为主。而合作社将变得更加规范化、实心化,向日本农协看齐。公司(工商资本)的下乡,将不再急功近利化(急功近利也得不到好的结果)。
2、农业科技将成为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伴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农业将不再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是必将转化成“科技密集型产业”。
关于工业无人机的普及的预测:
无人机在未来10年的普及程度将至少达到30%,乐观估计甚至是100%,想赚钱的小伙伴们,这时候建议尽快考一份无人机飞手的执照。
目前,在内蒙古、河北、湖南、山东、江苏等地,专业的工业级植保无人机已成燎原之势。轮机全国,可以管中窥豹,这种能将农药喷洒效率提高50倍的智能机器,讲给农业带来帮助将会何其巨大。
存在的问题:
1、药剂漂移,这是任何液体在高速运输过程中所必然会发生的情况,只能通过设计更合理的储水舱段来避免。
2、大风作业轨迹不稳
3、电池续航差
综合以上几点,我们将工业级无人机的大规模普及的时间点预期设置在10年之后,也是2030年代,也将会在未来十年来,带来无数的就业岗位,类似于今天的程序员,或者说这本身就是程序员的一种变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