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昆明即景之小楼》随想

原书插图
张大爹临街的矮楼,
半藏着,半挺着,立在街头,
瓦覆着它,窗开一条缝,
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

矮檐上长点草,也结过小瓜,
破石子路在楼前,无人种花,
是老坛子,瓦罐,大小的相伴;
尘垢列出许多风趣的凌乱。

但张大爹走过,不吟咏它好:
大爹自己(上年纪了)不相信古老。
他拐着杖常到隔壁沽酒,
宁愿过桥,土堤去看新柳!

1938年,云南昆明,在巡津街与铁皮巷口的交叉处,有一座名叫“止园”的小楼。在这幢别致的法式小楼里,留下了梁思成与林徽因南迁至昆明时最初的足迹。就是在这幢小楼里,林徽因写下了此首小诗。

初稿中“张大爹临街的矮楼”这句为“那上七下八临街的矮楼”,因为昆明旧世民居典型制式为底楼高八尺,二层高七尺。不过诗人在给眼前的景象加了一个主角后,让整首诗更显活泼生动,皆具趣味与哲理。

据说旧时的巡津街是昆明的十里洋场,是昆明古城最摩登的一片街区,法式小楼林立,但在这样的街区里,林却从眼睛里找寻到了这一处静谧的所在。瓦片覆盖的矮楼,半藏着半挺着,在古城古街里本就有一番意味。

窗开一条缝,如果这是常态的话,那么肯定让人遐想这里住着的是怎样的一个人。“夕阳染红它,如写下古远的梦”,我特别喜欢这一句,喜欢这个形容,多了一层梦幻色彩。尽管法楼林立,但作为建筑学家的林一定更钟情的是有传统民居特色的古建筑。

楼顶有油菜花

第二段让我想到自己的老家和平时路过无意间看到的房子,房子周围甚至最矮的那一间的房顶上总是会生些杂草,也可能会结些小瓜,南瓜呀、黄瓜呀种种,让人感到生机、新奇和漂亮,也会幻想其屋主人肯定是很有爱的人。

有些老屋子排水沟前或院子里会放几个破损的老坛子、瓦罐,不是刻意放上的,也不是作为装饰,因为人们忙到不会还去想给自己的房子做装饰。只是因为它们坏了,又不想彻底的抛弃而已。若是好的坛子瓦罐,那可能是专门腾出来等待合适的季节来腌菜的。

一下雨,能听到特别的嘀嗒声落在上面,也帮它们洗去了尘垢。它们也像《小楼》中描写的这样,静静地矗立,像一幅素描画。我看着这些坛坛罐罐在雨滴声中蓄满水,像看着岁月在流动。

但张大爹年纪大了,可不会像这样的伤春悲秋。有不少老人晚年嘴上都会挂着一句“活一天算一天”,“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他们更多想的是自己还能不能看见新的一天的太阳。

他们或许更感兴趣的是正在发展中的新的事物,比如诗中的新柳,这说明他们又平安地度过了一个冬。而此刻的张大爹可能更想看到的是哪里又兴起了一座洋楼,哪里又开了一间洋公司,以及在街上匆忙行走的各式摩登女郎。

这一切的一切,在有限的生命里看到就是赚到。而自己住了一辈子的老屋子,又有什么好挂念的,更何况随意摆在楼前的破坛坛罐罐呢?它们和那些前尘往事一样,都是他现在最想抛弃的东西,视之如草芥般无趣。

新柳

总之读这首诗就会有很多想象,就会觉得它很美很可爱。一首诗出版了才是它生命的开始,所以千人千读,每个人的理解都不一样。对于我来说,可能在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心境等不同的契机下来读这首诗,感觉都会不一样。

万幸的是我现在遇见了它,而它已存入了我的书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偶然看到一首小诗有感而发! 这是立体的构画,描在这里许多样脸。在顺城脚的茶铺里,隐隐起喧腾声一片。各种的姿势生活刻...
    大连海带_5a05阅读 525评论 7 15
  • 图/文 胡卓明 昨朋友圈昆明友人不断转发《昆明,春城,世界第一!》这篇文章。今巧遇林徽因的几首小诗,觉得有趣,特分...
    胡卓明阅读 404评论 0 0
  • 昆明有话俗话叫“三月三耍西山”,意思是每年农历的“三月三”这一天,昆明人都会聚集到昆明西山国家森林公园来庆祝春天的...
    造物主20曹黎明阅读 404评论 0 0
  • 一 “把那个皮坎肩也带上吧,遇到下雪天可以罩在里面,挡挡寒风。”秋菊一边给丈夫收拾...
    王少云一春来天涯阅读 747评论 1 0
  • 一一千年古镇董市老街印象之六 熊新发 ` 杨家大屋,位于二街32号,董市镇公安水陸...
    醉古雅集阅读 91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