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除了教科书外,并没有看过多少正儿八经的书。除了那三本《故事会》《故事大王》《上海故事》,甚至因为经常去买,书报亭老板都认识我了。有时候这一期的书来了,而我身上没带钱,老板也让我把书先带回家看起来。
说来也怪,那个时候周围的同学都爱看漫画和那种霸道总裁小娇妻类型的小言文,我也跟着同学去过学校附近的几家借阅这种书的私人地方,可是却对此一点兴趣也没。
是什么时候喜欢写文的呢?
不,我更爱的是幻想。
爸妈不怎么让我看电视,有时候只能看个开头或者是偷偷地断断续续地看。当那些不能看电视的日子,我就开始自己想象后面的剧情,假装自己是电视剧中某个人物。在大脑方寸的空间内,自编自导自演,玩地不亦乐乎。
那时候,在别人看来,我是个闷闷地成天爱发呆的小孩,因为可以在沙发上一坐就枯坐一天,几乎一动不动的。然后又像是个傻子,会突然笑出来或者一副伤心的模样。我妈说常有邻居跟她说,看到我一个人走在路上,会突然笑起来。我不置可否,或许真的是这样,反正我自己也没意识到。
还有一次,老师不在教室里,同学们互相交头接耳,追来跑去。然后班主任突然出现,批评了全班同学,除了我。她说:“我看到了,只有XXX端端正在地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也没和人说闲话。”这时候,我才回过神来,发现在嘈杂的教室里,像个异类般双手靠在椅背,身体直挺挺地端坐着,目视前方,像个雕像般一动不动的。倘若真有老师在讲课,那我真是个认真听讲的优秀典范。可是只有自己知道,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根本看不到周围的情况,听不到同学们吵闹的声音。
是的,那时候的自己喜欢独处,且从未感到孤独,因为我拥有自己想象的世界,充盈而多彩。或许年少时候的我,是最具想象力的,却从未有过丝毫要写出来的欲望。我只是为了自我愉悦。
后来等大学毕业后,开始会觉得太浪费灵感,于是用笔记本随手记下些灵感,因为怕麻烦,也并没有完整的写下来。
人到三十,看着那么多以文挣钱的文艺青年们。看在钱的份上,突然怦然心动。
我有那么多或诡谲或有趣或丰富的情节的思想,我也要把他们写下来!
可是大脑却一片空白,我开始翻箱倒柜地找那些记有灵感片段的笔记本。
一本也找不到!
头上并没有冷汗,但心里却冷汗涔涔。
突然感觉《解密》中的丢失了笔记本的容金珍附体,痛苦、慌乱、后悔的情绪爬上心头。我将书架一层层地查找,抽屉一个一个地翻寻。我找来找去,找去找来。把东西搬来搬去,希望笔记本被压在哪里。可是一无所获。
最后的最后我瘫倒在一片混乱中。
我遗失了,曾经被忽视多年的但其实最宝贵的东西。灵感!
如果当初把他们全部写下来就好了,如果当初我把他们写在电脑上就好了。如果当初好好用心保存我的笔记本就好了。。。
容金珍失去了记有他灵感的笔记本,他疯了。我自然没那么严重夸张。
怀着痛苦悲伤的心情回到电脑桌前,试图苦思冥想写点什么有意思的东西。
可是。。。
江郎才尽四个字涌入脑海中。
我有多久,没有新奇有趣的故事蹦入脑海了?我有多久,没有畅快淋漓地想象了?
我抱着最后的希冀在写手圈的打卡群里,问道:“是有了灵感再写,还是越写越有灵感?”
有朋友回答:“越写越有灵感”
年少时有原生态的灵感,现在可以有打磨过的灵感。曾经错失过了宝贵的东西,就这么一蹶不振地要放弃吗?
出发点是功利的,那又如何?因为功利,才目标明确,动力十足啊。
当然,还有更重要的原因,不甘心
灵感没有,我就把他写出来,磨出来!
吼吼,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