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我理解的学习往往是看一本书、听一次课,或者是读一篇干货文章,很少意识到,其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作为我们思考、学习的对象。做运营之后,开始慢慢有了这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学习的意识,但是仍然不够系统。这次开刀营的学习,却是一次很好的系统的实践。
【Day1】作业是找到日常生活中自己习以为常的现象,并选出其中几个来分析。
日复一日的生活,我们往往会对身处其中的事件、现象、甚至自己持有的观点都习以为常,我们很少问:为什么?
为什么每次去看电影时,都习惯在美团网上团购电影票?
为什么我总习惯囤积一辈子都看不完的电子书,收藏各种干货课程,即便内心清楚自己不会看?
在船长的点评中,他提到,其实现象是不断变化的,但是现象背后的规律却是可以重现或转移的,只有通过不断的问为什么,总结现象背后的规律,才能让规律为自己所用。
【Day2】发现生活中的优点
优点是通过对比得出的,没有对比,就很难判断某个事物的好坏,而对比通常有以下三种情况:
1.A和B相比,比如kindle和纸质书相比,kindle的优点就是方便、易携带、电池续航能力超强、可以同时放N本书。
2.同一个对象在不同时间的对比。比如某APP,新版比旧版界面更整洁、使用更流畅。
3.同一个对象在不同场景的对比。这个暂时没想到特别合适的例子,比如某个休闲款式的包包,在出去郊游的时候很适合,也能帮你吸引很多眼光,但是可能在正式场合背就会让人觉得你不够专业。
除了有发现优点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向优点学习的能力,问问: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得这么好?然后去学习优点。学习优点的方法有这么几种:
1.拆解法:手持放大镜,把你发现的优点细细拆解,搞清楚结构、细节、运作逻辑,也就是说除了要知道好之外,还得知道好在哪里!
2.WHY WHY WHY:不断的追问为什么,不断的去找到背后的原因。比如觉得某个活动好,那就要问为什么好,是因为能够打动你,为什么能够打动你,因为引发了情感的共鸣,为什么能够引发情感的共鸣,因为它讲了一个很好的故事,为什么故事能够打动人,因为人先天就喜欢听故事,而不喜欢讲逻辑和理性。
3.低起点法:这个是我喜欢的一种方法,当你觉得一个文案好的时候,不妨停下来,自己写一个文案,然后对比一下,你马上就能发现别人好在哪了。很多人觉得咪蒙的文章不过如此,那你先写篇试试看吧。当然并不是提倡大家都说: you can you up,毕竟我说某个空调好我也不能拿着工具去制造一台空调。
只是说运营所需要的技能其实是可以通过这种途径来学习的,就和书法上的临摹一样。
4.排除寻因法:比如,某个活动,为什么采用了这种参与方式,而不是另外两种,原因是什么?
其实总结一下,就是当你看到一个事情的时候,你觉得它好,但是不要仅仅停留在“我觉得这个不错”的层面,而是要怀抱着福尔摩斯之心,不断去探寻之所以好的原因,发现背后的规律,这样以后你做出好东西的概率才会大很多。
当然延伸出去,当你遇到一个东西不好的时候,你也要学着分析为什么不好,这样就能避免做出更烂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