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发现,最近孩子脾气特别大,动不动就发火,而且脾气特别倔;或者一反常态,跟你大唱反调,挑战你的权威;抑或是不听劝告,我行我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更有甚者,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不要约束,只要自由,成绩下降,沉迷游戏,情绪消沉,理想追求全无,早恋,攀比,打架斗殴等等。
那么,恭喜你,你的孩子进入了青春期,产生叛逆心理了。
很多家长朋友突然不知所措,心急如焚。其实,每个孩子在成长阶段都会遇到叛逆期,出现叛逆心理是很正常的,这是孩子必经的一个阶段,我们曾经也是孩子,我们曾经也叛逆过,不是吗?认识我的家长,你会想象的到张老师在初中晚自习课间写着写着作业,被哥们叫去唱歌,回家都半夜了吗?你会想象的到张老师喜欢一个女生,鼓起勇气给人家写了一封五千字情书,并且感情真挚、文采斐然吗?回忆种种,历历在目,却已成过往云烟,回归真我。所以,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正确认识孩子青春期的成长过程,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作为过来人,我们要充分理解孩子,不应该悲观失望,相反应该庆幸,我们的孩子开始长大了。学会关心孩子,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帮助孩子们更好地度过叛逆期。
这是一场斗智斗勇的战斗,我们要做到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孩子为什么会产生叛逆心理?
一、我要独立。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育成长的不稳定期,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变化(嗓音的变化、身高已经超过父母等)、心智的成熟(具备了初步的思维判断能力),他们的独立意识渐强,自认为已经长大了,具备了自己处理事情的能力,并且会放大性地认为自己是对的。但由于他们阅历和经验的不足,在认知事物和看问题时出现认识上的片面和较大偏差,所以易与家长、老师意向不同,产生逆反。他们会觉得这么多年来家长、老师的管束已经受够了,他们渴望被成人世界认可,渴望通过叛逆的行为来向世界昭示自己已经长大了,再也不是父母眼里的小孩子了,再也不是可以随便操纵的“棋子”了。我要反抗,我要“起义”,我要独立,我要赢得自由!
二、压抑下的尝试。初中之前,大多数孩子基本处于“鞭养”期,孩子很多的行为处于强制执行之中,而这种强制执行,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上初中之前,母亲的家教极严,上初中后,突然就什么都不管了。但是,大部分的好习惯都是在小学阶段养成的)。无论是因为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还是出于对处罚的恐惧,这个时期,孩子都是比较容易听命于长辈,都在努力成为“好孩子”。可是随着孩子长大,自我意识和好奇心不断增强,他们会觉得做好孩子太压抑了,太累了,反而会羡慕那些坏孩子,感觉他们很酷,所以,他会尝试突破家长、老师给自己画的“圈”,就会做出一些匪夷所思、一反常态的事情。
三、孩子与父母的代沟。对于孩子最近喜欢说的流行语、喜欢玩的游戏、喜欢的明星等,父母不是很了解。所以孩子会觉得父母“out”了,就会与父母产生距离感,再加上父母以担心影响学业为由百般阻挠,他们会认为这与学习有什么关系?你们就知道“禁止、禁止、禁止”,你不懂,我也没必要跟你说,跟你说了,你也不懂。这就导致孩子会从口头或心理,以“你不懂”的态度对抗父母,疏远父母。
四、表现欲的增强。人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到了青春期,除了身体方面的变化外,思维方式也由儿时的形象思维转变为抽象思维。更为明显的特殊变化是自我意识的逐渐加强,处处要体现“自我”的存在,于是他们会靠与周围的人对着干来体现自我的“超群不凡”,并随时准备爆发由不满产生强烈的对抗情绪。
五、性意识的萌发。男女学生随着自身的发育,对第二性征的出现产生了好奇、不安,甚至恐惧心理,由于性知识的缺乏还会产生神秘感。在性意识发展过程中,男女同学会产生一种彼此要求接近的需要,产生互相吸引的心理,表现为希望引起异性的注意和好感,男女同学喜欢接近等。由于性意识的萌发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男女同学开始初步树立自己的愿望和理想,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男女间两种不同的感情:一种是在共同追求理想、追求事业的基础上建立的纯真友谊;另一种则是对爱情的追求与模仿,即所谓交异性朋友。这种交朋友还只是一种模仿行为,具有对象不固定性,没有深厚感情基础,不懂得感情的专一性和排他性,盲目地模仿一些从影视和读物中看来的动作,也不懂这种模仿带来的严重后果等特点。这个时期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内心的小世界,小秘密,不愿被外界,尤其是父母、老师知道,因为他们明白,不会赞同自己的。所以很自然地就把自己与父母放在了对立面(当然,也因人而异,因家庭教育方式而异)。
那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孩子们的叛逆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大呼小叫的训话,也不是我们无休无止的打骂,更不是做我们的傀儡,他们需要的是我们含辛茹苦的引导和疏导。孩子叛逆如黄河决堤,我们不应像鲧一样去“湮堵”,而应学习大禹的“疏导”之法,并且还要有“三过家门而不入”的信心和决心。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合理地调适,进而发展成不可调和的矛盾或者难以愈合的伤口,那么就很可能易做带有明显孩子气的傻事和蠢事,最终酿成悲剧。
一、重助建自信忌言行打击。青少年还处于懵懂的年纪,对变压力为动力理解不够深刻,但自尊心和虚荣心都很强,家长和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一点,积极培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否则孩子一旦无廉耻之心,任何方式的教育在孩子选择自暴自弃面前都会显得苍白无力。适当地布置孩子一点工作,让孩子承担一定责任,会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的同时让孩子体验到被尊重、被重视、被认可的快乐。信心增强了,责任感增强了,势必会在无形之中削弱了叛逆的力量。
二、重耐心引导忌粗暴干涉。叛逆心理在青少年身上是全方位地表现出来的。家长与教师都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特别是孩子犯错误时,应该采取软处理、冷处理的方式,做到教育孩子不情绪化、不翻旧账、不侮辱人格尊严,以提问的方式疏导孩子,而非威严的提出要求;以直接或者间接的方式具体说出对孩子的某种行为的看法以及不满,而非做无谓的批语和推测;以平时生活多关心的方式温暖孩子的心,而非临时抱佛脚式的出现问题再处理。
三、重倾听心声忌横加指责。情感交流是人类的本能需求,在青春期,孩子其实有与他人尤其是父母、教师沟通的强烈愿望,但又羞于启齿或者没有机会。作为教育主要责任人,父母、教师都有义务与孩子多进行情感交流。在工作中抽出一段时间满足孩子的对话需求,在谈话时要集中精力以示对孩子谈论话题的重视。一定要平心静气地与孩子交流,切记不可发脾气,我们发脾气就给了孩子发脾气的理由。
四、重关怀呵护忌不闻不问。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艰辛,用诚心感化他们,让他们自觉对父母长辈产生尊重,而不是强加要求。设计各种温馨的家庭活动,利用亲情来感化他,慢慢地消除他的对立情绪。陪孩子看看足球赛、欣赏演唱会等,鼓励孩子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我价值,用知心朋友的态度与他们交流感受,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正确的待人接物观念。不要让孩子总是羡慕“别人家的父母”。
五、重与时俱进忌裹足不前。对于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在严厉禁止前,不妨尝试了解,与孩子建立共同话题,拉近距离,跟孩子交朋友。了解现在社会文化,和孩子多沟通,不要因为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眼中成为笑话。
六、尝试用书面沟通代替口头语交流。青春期的孩子心理上开始封闭自己,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与父母的隔阂往往也是从这一阶段开始。有时父母会觉得无从下手。我们都知道有时候书面语更利于人们之间的情感表达和沟通,有些口头表达说不出口的话,其实很容易在书信中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所以建议家长和孩子之间用书信交流的互动,我们会发现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学习创一文学,跟随张老师,用文学点亮孩子的精神世界。(此条可忽略不看^_^)
总之,青春期孩子叛逆不能任其发展,或强制教育,可能会导致孩子心理发育受阻,将会形成人格发育不健全——即人格障碍。青春期孩子需要正确性引导,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要以孩子和家长都能接受的方式做有效沟通和教育。
希望本文能真真切切帮助一些家长,如果您有话想倾诉,或有更好更有效的解决方法想分享,请在下方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