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这本书已经读了两遍,想写出读后感悟,提笔却找不到思路,用了三个小时,也没有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为什么?思绪混乱,不知从哪里开始,找不到表达的顺序点,不知从何下笔。喜欢读文章、读书,享受文字带来愉悦的同时,对大咖们流畅的文笔、清晰地思路很是羡慕,怎么做才可以逻辑清楚的表达你的想法。
提笔却不知如何下笔,因为你尚未形成你的思维框架。书读了很多,如何对它们有序折叠,简单明了的表达清楚,把一本书中20多万字的内容折叠成1500字左右的精华。这类同于产品的加工过程。
什么是知识折叠呢?折叠这个词来源于罗胖的“认知折叠”概念。
二战期间,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下,如何保证士兵的一日三餐的需求?满足体能的消耗?答案是午餐肉。这也是美军赢得二战的关键。午餐肉聚合了人体所需各种能量和营养的集合。并且方便携带、运输,即开即食。随用随取。包括它的包装,保证严格密封的同时易于拉开食用。午餐肉本身就是各种知识的折叠,是为了应对战争的必须。还有治疗各种疾病的小小药丸,比如感冒咳嗽胶囊,药品说明书上的成分复杂、繁多,聚合了各种药材的特性,取各种药材的共性和特性。针对不同的症状,有不同的药品,是一种针对特性治疗病症的药品折叠。
我们本身也是一个折叠。小小的躯体,能量无限,不仅能适应各种环境状况,掌握基本的生活需求,还有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技能,各种知识的折叠,来源于当你的读书、学习、思考。从咿呀学语、开始上学、毕业走入工作,学过的知识、读过的书远超你的身高,把这些知识折叠进我们的大脑,形成思考力,应对日常生活所需。世界的不确定性,总有新技能的出现,快速找到你的模板,循环往复不断练习,成为肌肉记忆,不断精进。
我之所以写不出一本书的感悟,是因为我的写作模板还没有形成,无法快速折叠所需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