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良,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 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向上影响能力。他的上司刘邦,虽说是以识才闻名后世,但也是一个既贪财也好色的人,猜疑心极重。张良并没有将老板视为一个完美的理想角色,抓住一个缺点就对其加以鄙视,以显得自己才能出众。他权衡思量一番,刘邦虽有缺点,但相比较其他的老板,还是可以的,能打江山也能坐得江山。于是,一直兢兢业业、如履薄冰的加以辅助,逐渐凭能力和忠心赢得刘邦的信任,为他施展运筹帷幄之策提供了前提。在老板上位以后,群臣争功,唯独张良谦让,他对刘邦说,你得以上位,并非我张良有功,乃是上天帮你,将功劳归给老板。也正是因为他善于审时度势,及时调整对刘邦的态度,才得以全身而退。张良的角色,是现代企业HR高层要学习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政策,也是影响长远的,如果不能与老板之间建立信任关系,老板等不急或不耐烦,政策就不能得以实施或实施效果大打折扣。
一心为民的大局观。张良经过亡国之痛,深知百姓之苦,一生抱负,即保天下不乱,百姓小康。他完全去掉“我”,能做到一心为公,这也是他赢得刘邦信任重要的原因。论功行封时,汉高祖刘邦令张良自择齐国三万户为食邑,张良辞让,谦请封始与刘邦相遇的留地,刘邦同意了,故称张良为留侯。此时,他如果凭功绩邀大赏,必遭刘邦的猜忌,不但自身不保,也不免引起政局的动荡。后有刘邦有改易太子之意,吕后遂求救于“智囊”张良。此时张良已在外修道,本可以不理会。但张良考虑到汉朝统治根基还未稳固,各项制度还正在健全,只有顺其现状,无为而治,才能安定天下,稳保江山。基于这个大局,张良遂对吕后说道:口舌难保太子,太子若卑辞固请“四皓”出山,出入宫廷以“四皓”相随,皇上必问而知之,知之则太子位可固。结果如张良所言,刘邦看到伴随太子的“四皓”就是自己一直数请不来的隐士,今天他们随太子左右,可见太子羽翼已丰,翅膀亦硬,奈何不得,从此再也不提易立太子一事,太子终得嗣位。勿傲才以骄世,不恃宠而作威,企业管理者应以效仿之。
运筹帷幄。轻取了宛城,峣关珍宝财物去劝诱秦将,加上虚张声势的疑兵,佐策入关,使得刘邦名声大振。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智取鸿门宴。张良送刘邦到褒中,观察地势,建议刘邦待汉军过后,明烧栈道,以表无东顾之意,乘机养精蓄锐,等待时机,再展宏图,同时用大将韩信之谋,避开雍王章邯的正面防御,乘机从故道“暗渡陈仓”。还有“下邑之谋”,这也是构成了刘邦关于楚汉战场计划的重要内容。最后,张良借箸谏阻分封,避免国家再次四分五裂。张良的确是一位洞察秋毫的谋略家和富有远见的政治家,站得高,看得远,对政局形势和人心把握得极奇准确。
张良一生不恋权位,为公,而不为私,一切为大局着想。晚年,跟随赤松子云游四海。去世后,谥号文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