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吃过自助餐,每位顾客交一定数量的钱(比如108元),就可以吃海鲜、牛排、烤肉、火锅,各种美食,只要胃口大,想吃多少吃多少。
这时你的最佳选择是不是,饿上一顿,把肚子空出来,然后去挑选虾蟹、鲍鱼、牛排等最贵的菜品。理论上来说,既然成本不变(108元),那么选得菜品越贵,吃得越多,自己此行的收益就最大。
大部分人一定是这么做的选择吧?只是对于不同的人来说,这种方式并非最佳。
200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行为金融学家卡尼曼和特沃斯基,他们提出了前景理论,其主要观点是:决策依赖于参考点。
回到自助餐问题,我们来看看参考点如何影响决策的。
当你的参考点是支付的108元时,你会选择吃最贵的菜品,还要上量,如一盆大虾,两盘鲍鱼;
当你的参考点是关注身体健康时,你会选择新鲜、营养,适度数量的菜品;
当你的参考点是获得与邻近美女的搭讪机会时,你也许会选择一块牛排、一杯红酒,做个安静优雅的美男子。
参考点的差异,决定了你的选择如此不同。
冬天早晨起床,感觉好冷,被窝温度是你的参考点;
上班路上,骑自行车幸福满满,堵成一锅粥的交通是你的参考点。
前景理论认为,效用(幸福感)并不取决于财富绝对值带来的感受,而取决于跟谁比(参考点)。
前景理论有以下几种效应,影响着我们的投资决策,甚至是人生抉择。
1、确定效应与反射效应
确定效应是指在确定的收益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确定的好处。
有这样一个实验。
A.你一定能赚1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赚15000元,但有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大部分人都选择A。这是由于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厌恶风险、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
表现在投资上就是倾向于获利了结,喜欢卖出正在赚钱的股票。
而从理性人的角度看:选择A是错的,因为15000×80%+0×20%=12000,期望值大于10000。
而反射效应正好相反,它是指:在确定的损失和“赌一把”之间,多数人会选择“赌一把”。
面对两种损害,你是会选择躲避呢,还是勇往直前?
再来做一个实验。
A.你一定会赔1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赔15000元,20%可能不赔钱。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投票结果是,少数人情愿“花钱消灾”选A,大部分人愿意赌赌运气选B。
根据上面的理性人角度看:选B是错的,因为15000×80%+0×20%=12000,亏损12000,大于亏损10000。
然而现实是,处于损失预期或已经陷入亏损时,大多数人会极不甘心,宁愿承受更大的风险来赌一把。表现在股市上就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
看到确定效应与反射效应,其实回忆一下自己也是如此,有利润的股票会卖出获利,结果卖了就大涨,后悔不迭;亏损的股票会坚持持有,结果一路下跌,最终深套割肉。
所谓利润与亏损,都是相对于购买成本这个参考点做出的判断,这就是我们错误之源。
想想吧,明天3℃,我们会按照昨天18℃的感觉来穿衣服?
如果以未来价格作为参考点我们会怎么做?那必然是:
预期未来会涨的,一定不卖,坚定持有;预期未来会跌的,赶紧卖出,规避风险。在我们生活中怎么用?锻炼将来会让自己身体更健康,那么肯定该坚持下去;抽烟将来会让自己身体受损害,所以毫不犹豫,赶紧戒掉。
2、损失规避与迷恋小概率事件
损失规避是指大多数人对损失和获得的敏感程度不对称,面对损失的痛苦感要大大超过面对获得的快乐感。
叫你参加绝对公平的抛硬币游戏,正面为赢,反面为输。赢了你可以获得10000元,输了你会失去10000元,你赌不赌?
实验的结果证明,多数人不愿意玩这个游戏。
因为对失去更痛苦,要吸引人们加入这个赌局,估计只能承诺,赢了可以获得80000元,输了会损失10000元,这样才能用得到更多的快乐,去抵消失去的痛苦。
因此投资时的亏损股票,会让人的心理不断承受压力,你会发现一旦割肉出局,尽管当时做出决定很痛苦,但是事后的自己却不会再承受每天担惊受怕、厌恶损失的压力了。
迷恋小概率事件是指人类具有强调小概率(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的倾向。面对小概率的赢利,多数人是风险喜好者,比如买彩票;面对小概率的损失,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比如买保险。
人真是一个矛盾的东西,涉及确定收益时,我们是风险的厌恶者(确定效应);涉及确定损失时,我们又是风险喜好者(反射效应);但涉及小概率事件时,风险偏好又会发生离奇的转变。
我们持有一只亏损的股票,一路下跌,已经进入了下降通道,这时是大概率损失、小概率获益事件。我们此时却处于喜好风险的状态,会抱着“赌一把、万一反弹了”的想法一直持有,导致亏损越来越大。
你不妨问问自己,如果现在持有现金,还会不会买这只股票?你很可能不会再买了吧,那为什么你不做出卖票选择呢?也许是卖票后的“损失成真”,让你无法接受吧。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学习机构,设置风控部门来下达止损操作。就像医生难以给自己动手术一样,你需要将“割肉”的决策权交给其他人,他们旁观者清,必要时候更能够果断下手。
3、参照依赖
损失和获得,一定是相对于参照点而言的,这就是参照依赖。
在本文开头提到的参考点也是这个意思。
我们对得与失的判断,是来自比较。财富绝对值大,你不一定幸福,幸福更重要的是在和别人的比较中产生。
2018年收入20万元,你该高兴还是失落呢?假如你的奋斗目标是10万元,你一定会很愉快;假如目标是50万元,你肯定会很难过。
但是如果“你收入20万,同事收入30万”,与“你收入15万,同事收入10万”之间进行选择,大部分人却宁愿选择后者。
看到了吗,自己的收入目标(单独评判),别人的收入(联合评判)都是你的参考点,你做出一项决策真是十分复杂的脑力劳动。人们看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看最终结果与参照点之间的差额。
既然参考点很重要,那么哪些因素会影响参考点呢?
a、参考点与历史水平有关
比如投资中最重要的参考点是成本价。你常常会说“等我解套了就走”,“买点摊薄成本”,其对应的参考点是过去的买入价。
b、参考点与期望水平有关
期望水平指心理预期的一个水平。你10元买的股票,预期在12元卖出,这时你卖股的参考点是12元。
c、参考点与身边人的决策有关
很多人投资不是去看投资对象,而是看朋友、专家怎么操作,然后跟随决策。
懂得了前景理论,知道了参考点影响决策,那么我们就应该在投资时保持一份警醒。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
1、从未来的角度做现在的决策。比如选股票、找工作不是看这个行业过去怎样,而是要分析其未来会怎样;
2、避免被参考点影响,学会用参考点效应影响别人。比如你要明白,双11购物节时,某宝、某东上面的商品有很多原价500的衣服,可能是加价到1000再打8折卖的;比如生活目标定得过高,自然幸福感就低。
(我们为什么赚不到钱(6)——决策非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