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神话:悟空》让我体验了一把,热点来了,我蹭不上!

今天的微信热点,被《黑神话:悟空》刷屏了。

黑悟空乃何方神圣,这又是何热点?

原来是一款国产3A游戏。昨天,发行第一天销售超450万份,单机游戏全球第一,冲出国门走向世界。

的确是值得骄傲的事情。

不过,这只猴为什么像一只歪果猴?

高鼻深目,髭须浓密,一看就不像中土人士。

1

具体细节不说了,因为不了解。简单说说这件事的感受。

我就几乎不玩游戏(手机上的小游戏不算),游戏的世界观还停留在暗黑破坏神Ⅱ毁灭之王上。

所以,在游戏方面我是彻底落伍了吧。

并且,从小就被家人灌输「玩游戏罪恶」的观点。

虽然我觉得,有时间一定要玩游戏。但被长期输入「玩游戏罪恶」导致我玩游戏总有一点偷尝禁果的感觉——不想让人知道,也不会让人知道。被人知道了很可耻——这样的想法。

久而久之,也基本不玩了。

我的电脑配置,CUP要OK,显卡可以没有。从来就不是以玩游戏为目的的。不过最近我发现要运行StableDiffusion,没有显卡很痛苦。好在这个软件我也没有深入研究,在配置层面就放弃了。

2

其实我个人觉得,玩游戏厉害的人,脑子绝对聪明。

游戏也是很费脑的。

比如手速快,一定是大脑先有着很清晰的逻辑判断,久而久之形成手指的肌肉记忆。

所以《最强大脑》还没有那么无聊的时候,会请玩魔方的世界高手。

那时候觉得,为什么最强大脑要请玩魔方的?不就是手速快,觉得四肢发达,必然联想到头脑简单?

相反,想要四肢发达的人,没有发达的头脑是无法办成的。

那些健美、健体、健身的佼佼者,一定有过人的头脑。

否则你都不知道肌肉是怎么成长的,如何用最优的方法让肌肉尽可能疯狂生长。健美大咖,在是药罐子的同时,也是头脑发达的人。

同样,打牌(包括麻将)打得好,也是头脑发达的象征。

他们的记忆力和心算能力(心算其实还是要归功短时间的记忆力)都是出类拔萃的。

打牌,不可能关关都靠运气。

更多的是,运气不好的时候能化险为夷,运气好的时候逆风翻盘(这个词可能不大准确,大获全胜更好些?)。

这也就是俗称的,机会给有准备的人。

「运气好」,这是机会。有「准备」就是脑力具备打牌的优秀素质。

所以回到今天的热点《黑神话:悟空》上。

如果我要蹭热点,机会摆在我面前,我得有「准备」,即我要懂得这个游戏,我要会玩游戏。我还要因为喜欢游戏而去关注这个游戏的来龙去脉,前世今生。

其实,去年12月8日,游戏科学就已经对外正式确认今年的8月20日(昨天)对外发行这个游戏。

我不玩游戏,就不会将心思花在关注游戏周边上,就更不会知道昨天的事件。

属于是,热点来了,我蹭不上。

3

我脑子不好,记忆力不行。

所以玩游戏不行,打牌就更不行.

加上眼神不好。就更加不想去玩这类游戏了。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训练玩魔方(三阶),最快可以达到1分钟以内(还是说30秒?不记得了)。

但我是背公式的。

网上有各种教程,有各种版本但基本大同小异。买魔方的时候也会送你各种公式。加上大量的训练能达到这个速度。

我知道,这是和玩魔方的初衷背道而驰的。

魔方被发明出来,一定是培养智力和空间想象力。最好的锻炼应该是不借助任何公式,通过三维想象复原。需要大量的记忆和步骤。

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我所谓的魔方还原,无非是别人给了你一条路走而已。这条路不是最近的,但是最稳妥的。

然而最稳妥,也就意味着自我探索智力和空间想象力的缺失。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魔方被设计出来,出发点一定是好的,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达到自我探索智力和培养空间想象力的目的。

所以,很多人都放弃了,或是凭一己之力拼好一个面。

大部分普通人就止步于此。

背公式,只是让更多普通人能够一窥魔方完成的结果,有一丝所谓的成就感而已。

或许有一点用——背了一些公式,记住了一些手法,和人吹牛的时候有资本说,你看我也在××秒内完成了魔方复原。

然后被人投以羡慕的眼光。

仅此而已。

我记得很久之前,在一场访谈节目中,阿米尔汗秀过魔方复原。

我从他的手法中感觉到,他是真的在玩魔方,而且真的会玩。

所以他是一个头脑很聪明的人。才能让他在做任何事情游刃有余。

头脑很聪明的人,健身才能健得好。

令我感到震撼的是他在《我滴个神啊》中的肌肉分离度。然后《摔跤吧爸爸》先增重再减肥。虽然有健身团队帮忙,不过没有他个人意愿,聪明的头脑加上念动一致的刻苦训练,也不可能做到。

《摔跤吧爸爸》那时候,阿米尔汗已经51岁。还能做到这样确实非常难得。

没有聪明的大脑,就靠瞎练,估计就是我啦。是出不了很优秀的结果的。

4

还有就是,当热点大面积铺开的时候,说明已经晚了。

游戏8月20日发行,于是乎我8月21日再发文,已经没有任何意义了。

热点来了,蹭不上!

今天就写到这里。

共勉!



02 读半小时书,盖上书本输出

(2024.8.20)

继续读厦大新闻传播学的教授邹振东的著作《弱传播》。

①鸡毛容易飞上天。

你让一块金属飞一下试试,也就飞机能做到,而且还要借助动力。鸡毛随随便便一阵大风就吹起来了。

之前这篇文章里也说过,轻的东西最容易传播。但轻的东西一定是没有价值的吗?

大多数情况下是。

比如小道消息。

全世界人民都有爱看「小道消息」,爱「打听八卦」的嗜好。所有民族都一样,这算得上是人类的劣根吧。

大家都知道小道消息不可靠,小道消息无聊,但是架不住就是爱看啊。

应该像花粉一样,传播轻内容,但与此同时,花粉含有价值的信息,可以开花结果进行繁殖。

话说,人类的繁衍也是一种传播。

②轻的东西没价值?

屠呦呦的获奖与黄晓明的婚礼撞在一起引发全民热议,一个做了一辈子奉献的人竟然不如一个戏子?

戏子,仿佛是一个全社会都蔑视的词汇,包括演员在内也不敢站出来发声,似乎默许了这个蔑视。

不禁引发人深思,演员真的没有价值吗?

作者说,有情感价值。

不能总是干货,不能总是将民族大义,国家安危时刻摆心头。那是危难时期不得已的行为。

说,一个人要是老想着这些大事,也会引发灾难。

人需要感情宣泄的手段,比如看一场电影,哭了、笑了,继续直面未来的人生。

人不能永远处于上升阶段,也是需要像股票一样涨涨跌跌。只要整体是向上的,就是好的。

向上太快,人也会容易像股票一样,出现断崖式崩盘。

所以任何东西都是有价值的,看你用什么角度来审视它。

头发和眉毛有什么用呢?没有它们,也不影响人类的生存。可是正常的人,谁会把头发和眉毛好端端地剃掉呢?

人们愿意把更多的钱和目光投在所谓没有用的地方,这不是人格的缺陷,而是人性的自然。

③表面。

ZZ上的很多风向,也都是从表面文章开始的。比如清朝初期的《剃发令》,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还有比如民国初期的《剪辫令》,未去辫者,以违法论。

现实世界很重要的东西,在舆论世界可能并不重要。现实世界不重要的东西,在舆论世界可能非常重要。

今天就输出到这里。



03 健身(含劈叉)

(2024.8.20)

①直腿硬拉。(70kg)5×1。

①麒麟臂训练。

②劈叉。做了。

写完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