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见周围有人说,“差不多得了,何必那么较真”或者“差不多就行,费那事干嘛”,诸如此类。我相信,你也一定遇见过办事“差不多”的人,姑且称之为“差不多先生”吧。
以我为例,有一位“差不多先生”同事。去年,我们有幸一块儿工作,一起做一个电子期刊。团队在一起讨论稿件的质量,问他的意见,他说,“咱们的期刊也没几个人看,差不多就行了。”整个讨论过程中,有些同事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于提升稿件质量有很好的帮助。唯独这位“差不多先生”,要么是低头玩手机,要么是聊天闲扯,而关于工作的事儿貌似和他毫不相干。年底,系统内对所有期刊做一个类似评分的环节,我们的电子期刊勉强过了平均值。虽然最后的成绩差强人意,但是我们当时已经充分利用了一切资源,所以这个结果我们可以接受。我想说的是,幸亏当时讨论的时候,大家没有像“差不多先生”一样敷衍了事,否则最后排倒数第一也未可知。
我还想起大学时的一个同学,他的口头禅里就有类似“差不多”这样的话。平时上课的时候,老师讲完题会问同学们是否听懂了,这位同学从来都是跟着人云亦云,我以为他都懂了。有一次,我挨着他坐,问他,那道题会不会?他说,差不多。可是,让他详细给你讲解的时候,他一会儿就抓耳挠腮,憋红了脸,原来他有些部分根本就不明白。后来,就是这种不求甚解的态度害了他,我记得有一年期末考,“差不多先生”挂了好几门课。
由此可见,差不多的思想是有害的。首先,差不多,毕竟还是差,这一点“差不多先生”们也是心知肚明。至于差的程度,距离完工或者成功总是差那么一点点,然后就偃旗息鼓,停滞不前。记得在《西游降魔篇》里,佛祖对唐僧悟道的评价是“就差那么一点点”。差不多,可能导致一本期刊的失败或者考试挂科,也可能始终无法领悟佛法真谛。差不多,可能真是数量上差了一点点,也可能在质上有云泥之别。
其次,差不多久了,就会差很多。常把“差不多”挂在嘴边的人,由最初的一次两次敷衍了事,浅尝辄止,养成做事不认真的态度,最终成为习惯,将很难期望他把事情做好,令人满意。也许起初真的是没差多少,但是久而久之,他的工作就会差很多,更令人担心的是,他的工作态度肯定得不到认同,距离成功只会原来越远。
最后,“差不多先生”们往往故作潇洒,如上边提到的那位同事,平时工作上看着特别轻松,领导交办的任务,很快就能搞定,常常自夸工作效率高。不明就里的人,容易被这表象迷惑,觉得他不简单。实际上,他对工作不过是应付差事而已,按他的说法,“任务完成的差不多就行了”。可是,据我所知,领导对他并不满意,已经不怎么把任务交给他做了。
中国人有种生活哲学,叫“难得糊涂”,据说是郑板桥老先生说的,本意是该装糊涂的时候要装糊涂,不用较真。可现在有些人完全取其消极之意,讲究做事儿不用太认真,跟“差不多”思想十分类似。生活的确有时候太过复杂,而且完全搞清楚所有细节,那也会耗费太多精力,没有必要。但是,我觉得还是要争取做个明白人,尽可能地多了解事情的由来,这对我们的判断、决定,绝对是有好处的。你可以装糊涂,但不能真糊涂。
退一万步讲,你生活上糊涂些也无所谓,可工作上还是要认认真真地对待,至少那是赚钱养家的饭碗。如果总是抱着“差不多”的思想,那么可以想见不久的将来,你也无法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所以,还是不要做“差不多先生”吧,凡事对自己要求高一点,把事情做得再好一些,不说精益求精,也要做到保质保量。
有人问我,如果身边有“差不多先生”怎么办?那我奉劝你还是离他远点,思想会传染,为保险起见,还是别去沾染这些负能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