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头战象》课文长,一共23段,7页;离同学们的生活远,大象同学们很少见过,战象更是知之甚少;梳理概括起来不容易,虽然作者的写作思路,条理非常清楚,但是同学们总结概括起来难度很大。所以这篇课文难教!
难教,不等于没法教。最好的办法是“读”,最好的途径是给足时间。
我在教这篇课文的时候,用了三课时。第一课时只有一个字“读”。我出示课题后,让同学们简单说了说自己对大象的“印象”,又用图片,文字大概介绍了战象,让同学们对战象有所了解。然后开始一段一段地让同学们读课文。基本上按坐位的顺序读。我的要求很简单且明确:读准字音,读正确课文,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这个要求看似简单,可直正做到,极是不易。如果哪一段有同学读错,漏字,我就让同学再读。或指名读,或齐读,或速读,或男女生读。形式多样,一定要避免单调,一定兼顾大多少数同学,调动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就这样一节课,这篇长文才勉强读完。
第二节课,梳理文章脉络,学习关键段落。由于学生概括有难度,我直接把四个小标题出示出来让同学们分段。之后,再快速默读课文,画出文中对嘎羧具体描写的特写镜头。同学们很快锁定了第七段,第14段,第20、21段。这几段传神地刻画出了嘎羧对往事的留恋,对夕日战场杀敌的怀念,对它庄严归去时的描写。特别是第七段的动作描写,第14段的神态、动作、叫声的描写非常生动形象,学生们通过文字的朗读,一定能体会出嘎羧的内心变化。于是,我在同学们读通读流利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然后再回过头来感情朗读。特别是嘎羧凭吊战场的一部分,更让人感动,抓住它神态,外貌,动作,叫声,来体会它仿佛回来了当年同战友们一起并臂做战的场面。体会它的忠诚与勇敢,英武与豪迈。从同学们的读书中,可以听出来,他们理解的很不错。
第三课时,我让同学们读最后一段:它死了。它没有到祖宗留下来的象冢。它和曾经战斗过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提了一个问题,嘎羧为个什会一反常态和成斗过的同伴们躺在了一起?从而体会嘎羧的忠诚,把一起战斗过的同伴看成了亲人。最后再提炼的几个特写镜头,让同学们发现写作上的规律,指向写作。这几个重点段都写得很具体,都同时用到了动作描写。都用不同的描写方法来把文章写具体。这是要教给学生的,也是学生写文章所存在的共性问题。让同学们明白了,写文章不但要抓住重点,还要把重点写详细,能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