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3日,宜昌艳阳高照,蔚蓝的天空纯净得仿似画出来的一般,苍老的古树还是那么颓废,但在阳光的辉映下,显得温暖而暗藏生机。路上的车流依旧喧嚣,划出撩人的风,涌进头发。见习下班的路上,忽然从高中挚友那得知,林清玄老师去世了。我黯然一惊,熄掉手机,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曾经是一个非常不爱读书的人,也从来不认为自己能和文学沾上一点点边。但在我15岁生日那天,有人送了我一本林老师的《境明,千里皆明》。本来我对于散文根本没有兴趣,只是恰逢暑假,日长无事做,于是随便翻了翻这本书。我记得很清楚,这本书的第一篇文章叫《佛鼓》。原本只想随便翻翻的我,一瞬间被林老师的文章吸引,就如同打开了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一口气读完了林老师的这本书。林老师就如我的心灵导师,在我迷茫的年龄不断指导着我前进的方向。
至今我仍然非常好奇,为什么从那一刻开始我对于林老师的散文如发疯般的热爱,也对佛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年高一,在自习课上不写作业不复习的我,读完了林老师的清欢三卷,奥秘三部曲,《在云上》《身心安顿》《烦恼平息》等,身心颇受触动。林老师把看似高深莫测,古老神秘的佛教,与生活结合到一起,让我们觉得我们也可以去践行高僧的思想,我们也可以去行善积德,让我们之间有了强烈的共鸣。
我觉得林老师最强大的方面,并不在于文采有多优美,词藻有多华丽,或者在三十岁之前得遍台湾所有文学奖的神仙经历。而是在于能引导读者们在平凡流利的文字之间照见平日里我们所失去的最本真的东西,让我们能在读文章的时候反思自己,参悟存在于自己内心中的佛性,更有激情地去面对以后的生活。例如“平常心是道”,“某甲瞻星望月”,“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等。熟语常说:世上没有后悔药。林老师却说后悔药是有的。因为一念遍满三千大千世界,一念遍满无量劫。只要忏悔,就能减少我们继续犯错误的几率,增加善缘。林老师的文章就是这样,或借禅宗公案抒发思想,或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所蕴含的哲理。读林老师的书,没有烈酒般骏猛,亦非浓汤般黏腻,而似品一盏千年的茶,清淡,玄妙,而又似有时光的魅力,回味悠长。
林老师生前曾说:“林清玄有一天一定会死,但我会保持一颗乐观的心。假如晚上会死,早上我还会在写作,我的书会和你们相伴。”生前用笔弘扬佛法,死后以书普度众生,实为菩萨矣哉!善哉善哉。
至此,林泉干涸,清欢消逝,玄想不再,白雪少年老去,世间再无人心如秋月般皎洁,再无人能站在云上回望世间,再无人有闲心在夜晚温一壶月光,下酒。原来您不是归人,是个过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