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公众号推出来了一篇文章《认知自我,大概只需要搞懂这两件事》。
哪两件事?我带着疑问进行了阅读。
纵览全篇文章,我搞明白两件事:信念、情绪,认知自我,需要正确而坚定的信念,良好而稳定的情绪。
根据这篇文章,我进行了以下思考:
1.现实中,我们有坚定的信念吗?
我们在工作、生活中总是感叹理想与现实相差甚远,总是为理想的不能实现而苦恼。
我们也规划了很多实现理想的目标,我们也进行了努力。但努力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这样、那些的问题,导致了我们对自我的怀疑,有些问题直接导致了自我的否定,甚至彻底否定了自己的理想,致使自己一事无成。
那么,我们是否问过自己,我为理想努力了吗?我是否对理想有着坚定的信念呢?是否有为理想而努力的契而不舍的精神呢?
记得有这样一个遭遇过1849次拒绝的故事:
在美国,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即使身上全部的钱都加起来都不够买一件像样的西服的时候,仍全心全意地坚持着心中的梦想。他想做演员,拍电影,当明星。
当时,好莱乌有500家电影公司,他根据自己的路线与排列好的名单顺序,带着自己写好的,量身订做好剧本前去——拜访。
但第一遍下来,所有的500家电影公司没有一家愿意聘用他。 面对百分之百的拒绝,这位年轻人没有灰心,在最后一家被拒绝的电影公司出来之后,他又回去一次从第一家开始,继续他的第二轮拜访。
在第二轮的拜访中,他仍遭到了500次的拒绝。
第三轮的拜访结束仍与第二次相同。这位年轻人咬牙开始他的第四次行动。当他拜访完第349家后,第350家电影公司的老板破天荒地答应他留下剧本先看一看。
几天后,年轻人获得通知,请他前去详细商谈。
在这次商谈中,这家公司决定投资开拍这部电影,并请这位年轻人担任男主角。 这部电影名叫《洛奇》。这位年轻人叫席维斯.史泰龙。
翻开任何一部电影史,这部叫《洛奇》的电影与这个日后红遍全世界的巨星都榜上有名。
挪威作家温塞特说:如果一个人有足够的信念,他就能创造奇迹!
如果你想做成一件事或想实现梦想,是否可以问问自己:你有勇气迎接1849次拒绝吗?你经历过1849次拒绝吗?如果没有,就不要说:好运为何不在我身上降落!
所以,信念是人生成功的动力,我们一定要有坚定的信念。
2.努力中,我们有稳定的情绪吗?
人的存在感、安全感、价值感,都来自于深深的爱的连接中。
而痛苦,常常来自于你的自我中心,表达的中心词汇就是“我”。
我这样怎么样,我那样怎么样,我这样感觉就是很好了,我那样感觉就不好了,我、我、我…。
这样的逻辑就很难从痛苦中脱离出来,因为那是一个小小的水池,禁锢你的翅膀,禁锢你的心灵。
有一个“空船理论”,讲了人对事物的解读需要放弃自我才能探知真相:
《庄子·山木》篇里讲了一个小故事:
一个人在乘船渡河的时候,前面一只船正要撞过来。
这个人喊了好几声没有人回应,于是破口大骂前面开船的人不长眼。
结果撞上来的竟是一只空船,于是刚才怒气冲冲的人,一下子怒火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其实你会发现,生气与不生气,取决撞来的船上有没有人!
有时候,你生气仅仅是因为对方“竟然这样”、“竟然有这样的人”,而非仅仅是那个人对你造成的伤害。
如果细心观察,你就会发现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别人的人。
例如:在公交车上被别人踩到脚,张口就说“瞎啊?”;开车时认为别人影响到自己,不是拍喇叭就是恶语相向;在高速公路上行驶时,不停抱怨其它车辆干扰自己,却从来不去想自己是否也影响过别人……
从这些小的行为中,反映的是一个人的自私和傲慢。
如果碰到一个奇葩,就要生一顿气,那就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了。
庄子说:“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
一个人“看不惯”的东西、人和事越多,这个人的境界也就越低,格局也就越小。
“空船理论”告诉人们,做人不要太自我、太自私、太自以为是。一个人如果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太把自己当回事,那么就很容易与别人起冲突。
我们明白了“空船心态”,遇到事情就不会总是责备别人,这样就会减少纠纷,也能让自己少生闲气,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
人的一生,拥有一个好的心态至关重要,这直接体现在一个人面对挫折困难挑战时的状态!而情绪则是心态的具体体现。
良好的心态、稳定的情绪是取得成功的保障。
所以,面对通往梦想道路上的困难和挫折,我们一定要有一个积极的心态,有一个稳定的情绪。
3.认知自我才能提升自我
参加写作营,想把写作当做我今后退休后生活的一个支点,借此不与社会脱节。我想发表一些人生感悟文章,帮助那些心灵迷茫的人,这是我的一个愿望,也是一个梦想。
今年初我参加了四期网络写作训练营。
从开始的想一天作业题目到晚上凑字数完成作业,到全五分完成3篇精选作业;从开始的连石墨文档打卡都不会,到现在日常使用“石墨文档”写作,用“印象笔记”保存素材,用“思维导图”拆解文章,每天打卡听书、阅读文章、练习写作,这些都源于我的梦想
曾经,小小的进步迷惑了我,我以为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我有些沾沾自喜,岂不知,这才是万里长征迈开了第一步。
此后的迷茫和痛苦接踵而来,看书记不住,写作坚持不下去,写作跑题等等,极大的挫败了我的信心。我心乱了,信念开始动摇了,甚至一度想放弃写作。
我曾经为自己几天写不出一篇满意的文章而苦恼(自己为写作画了框),也曾为书看过就忘而焦虑(自己设定了阅读预期),我深切地怀疑自己的写作天赋和写作能力。
我网上买课听讲座,我研究写作技巧。我总想寻找那通往成功的捷径。
可越是想成功,成功却离我越远,就像手抓细沙,抓的越紧,剩下的越少,我焦虑万分。
其实,我太自我了,把理想设成了个框,极力想套进去,却忽视了自己的现实,在一个领域不持续的刻意练习,怎么能成为行家里手?
由于我对知识输入的迫切心情,把业余时间过度的用在看书写作方面,与家人的关系淡了,家人对我起了怨言。在家休产假的女儿一度觉得我不关心她和孩子。
我迷茫了,我怀疑我的理想,怀疑我的梦想,怀疑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
这时,是21天训练营一位老师(记不得谁了)的分享惊醒了我,大概意思说:人生如果不努力,你接触的人只有身边的那些人。你的微信群中的联系人,也许只有你的亲戚、同学、同事和为数不多的朋友,不会有其他人。你的人生不会有精彩。
如醍醐灌顶,我恍然大悟。我的理想在、梦想在,困难和痛苦都是我努力路上的挫折。我若焦虑,情绪就左右了我,让我无法静心写作;我若迷茫,就会动摇信念,让我失去写作的动力。
在努力的道理上都会伴随着挫折和痛苦。咬牙坚持下去,坚定信念,按照“螺旋式上升”的理论,穿过迷雾,前面就是坦途。
信念和情绪,要串起这两件事,坚持、持续的做一件事就够了。我是写作,也许他人会有别的梦想,任何人都一样。
有老师说:情绪反映出你具有的信念,而(改变)信念可以驾驭情绪。
焦虑的情绪消失了,我重新反思自己,重新规划自己的目标。
我把写作训练营精选作业打印后分析学习,按照观点—案例—总结进行文章构思;按照训练营老师的分享,背景—冲突—疑问—答案,学着串联写作情节;按照收获—反思—行动进行及时写作,捕捉瞬间的灵感,写出我心。
不求字数,关注质量;不求数量,关注提高。认知自我,有效地提升自我。写作不走捷径就是最好的捷径。
如今的我,放下梦想的框子,专注每天计划的读书、写作,每日精进。
你若静好,岁月无恙!
作者介绍:一个希望用文字励志同伴,记述生活美好的60后。
微信昵称:静待花开(Tom8325176)
《今日头条》号:想通即心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