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忽然想阅读这本书,猛然发现密密麻麻写满了读书时的感悟,说明我已经看完了,再翻到第一页,写着“2019/4/3”,原来是半年前看的。竟然丝毫记不起来。我们常常责怪帝王的无情,留下许多诸如“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的故事,其实落到自己头上,指不定更无情,更想不起。
虽然看书名想不起书的内容,但看到斯特里克兰这个名字,记忆便立刻被唤醒了。手中这个版本是徐淳刚先生的译作,是否给原作加分不敢说,但应该没有减分多少。语言非常流畅,和母语很契合。于是读完导读,我就写下了“译者很有文化底蕴”这句话。
有人说读懂了题目就读懂了这本书。我觉得是读懂了斯特里克兰就读懂了这本书。他的一生就是放弃六便士选择了月亮的一生。
斯特里克兰原是一名“金领”,有着富足的家庭,擅长结交人脉的妻子,聪慧的儿女。忽然某天,他“感觉体内有股强大的力量将他紧紧攫住,压倒一切”。于是,他辞去了工作,抛下了妻儿和舒适的生活,远赴巴黎,追逐绘画梦想。他被认为没有丝毫绘画天赋,没有人看好他的画,他也不愿卖画。于是,他穷困潦倒到饿得骨瘦如柴,病得奄奄一息。但他还坚持作画。
一个叫斯特洛夫的画廊商人特别欣赏他,经常借钱给他,还在他快要病死的时候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家里养活。可是斯特里克兰做出了比抛妻弃子更出格的事情,他和斯特洛夫的老婆布兰奇出轨了。导致他们离了婚,最后布兰奇还自杀了。照我看来,斯特里克兰这些行为就是人渣,再高的艺术成就也弥补不了他对这些人的伤害。可看到作者说的“天才是世界上最奇妙的东西,但对天才自己而言,却是很大的负担”时,我忽然骂不出更难听的话了。被那种“压倒一切”的神秘力量抓住了,不管是对爱情,还是对艺术,不知道到底是幸还是不幸。
我对斯特洛夫这个人物是最共情的,共情不是同情,而是后背发凉,深怕自己成为这种人。他看好斯特里克兰的才华,于是不计回报地帮助他,借钱多次不还还继续借,被他贬低到尘埃里还继续跟他交往。他的老婆布兰奇有一个不光彩的过去,他却对她视若珍宝地好。甚至在他们出轨后,还把房子留给他们。我并不同情他,我非常认同作者对他的评价“在他容易被打动的感情里充满着某种愚蠢,让你接受了他的好意,却没有一丝感激之情,你看不起他,因为他太好欺负了”。他的结局,可以说是咎由自取。
我对斯特里克兰的三个女人中最认可的是斯特里克兰夫人,我认为她是最符合当代独立女性人设的。斯特里克兰走后,她也曾不知所措,感觉天塌了。可是,她迅速收拾心情,向外界维护自己的脸面,并且开始创业。家非但没败,反而比斯特里克兰在的时候更兴旺,儿女也成长得英俊潇洒和亭亭玉立。最惨的是布兰奇,也许是对她背叛斯特洛夫这么一个大众心中最标准的好人的惩罚,作者给她安排的结局实在是难堪——用最痛苦的方式灼烧喉咙自杀。她也是被那种“压倒一切”的神秘力量选中的人,和斯特里克兰并没有本质上的分别。可能,因为她只是个平凡人,所以很快谢幕了吧。作者说“对于依然爱他们而自己已经不爱的人。他们比任何人都残忍。不是不怜悯,不宽容,而会更疯狂地羞辱他。”对此,我虽然感到震惊和恐惧,但我认为每个人或许都应该对此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斯特里克兰的第三个女人,是阿塔。她不像布兰奇,和他一样物质生活捉襟见肘。也不像斯特里克兰夫人,和他看到的不是同一个方向。她在塔西提这个生活无压力的小岛上有田地有宅院,给他提供最适合创作的环境,而且愿意照顾他的生活。艺术必须有合适的土壤,阿塔的所有条件都符合那块土壤,所以,他成了斯特里克兰的终点站。故事的结局是斯特里克兰的画出名了,可是他却得麻风病死了。
既然书的主旨是谈理想的追求,那我也不能全谈别的。也说说这个主题。像斯特里克兰那样,只是因为看到另一种生活的美好,就义无反顾地上路,这样的行为,很少有人做,但这样的思想,谁没有过?我想过在镇远开客栈,在泸沽湖留下不去当公务员了,在丽江开个清吧…即使今年五月,还想过留在武夷山学做茶,前几天还想在寺庙清修。可是,良心是我们内心的守门人,规矩和礼仪是我们心灵的警察,我们可以多为自己活一点,但不能只为自己活啊!月亮很美,但斯特里克兰不能,也不该,有太多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