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最近在减肥,每每有所进步,自然也会欣喜地跟同事分享自己的战况。
同事A小姐却说:“没用。导致你丑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胖,即便瘦了,也只是从’既丑又胖’变成了单纯的’丑’。”末了还补上一句:“哎呀人家说话就是这么直,你别往心里去。”
我当时就想直接甩她一耳光,然后跟她说:人家打人就是这么疼,你忍着点。
02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回学校要求每人带一张小时候的老照片展览,我就带了一张幼儿园时跟麦当劳叔叔合影的照片。
被一同学B看见了,叹了口气,无限怜悯地俯视着我,说:“这孩子真没见过世面,吃个麦当劳也要拍个照片纪念一下。”
只恨当年阅历浅,彪悍的性子还没有养成,也只是心里mmp,脸上笑嘻嘻。但是那个同学脸上的轻蔑、话语里的嘲讽,我记了整整十五年。
03
昨天和一姐们儿去吃火锅,锅已开,菜已下,服务员却迟迟没把餐具拿来。这时候姐们儿把服务员叫来说:“你信不信我能用手把菜捞出来?”服务员一脸懵逼的说不信。姐们儿大声说:“那你还不把筷子拿来?”
闻言服务员随即会心一笑,报赧地转头去拿餐具。
04
以前在驾校学车,科三上路,途中突然出现了一只狗。学渣如我,手握着方向盘,一时紧张地“说都不会话”了:“教……教练,前面……有……有只狗!”
谁知教练在旁边,淡然远目道:“恩,前面有个楼房,前面还有个太阳。”
听完,我紧张系数快要爆表的心情真的就渐渐平复了下来。
05
生活中往往并不缺乏“玩笑”。有人喜欢,有人厌恶。
通过上述几个案例的比对分析,你会发现,招人喜欢的“玩笑”,往往在调侃之后还在意对方的感受,或者帮助对方解决当下诉求。比如跟服务员要餐具的姐儿们,比如教练。他们通过调侃,更加拉近了同对方的距离。
而惹人厌恶的“玩笑”则不是。他们将自己的快感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恶意讥讽取笑。比如A小姐,比如B同学。别跟我扯什么不知道别人会生气,成熟点,大家都是大脑发育健全的人类。你的话会不会导致别人的不快你自己心里没点数吗?
有些人总喜欢把没教养当犀利。总是以自己说话直为荣,不考虑他人,说话只顾自己舒服就好,还美其名曰——我就是直肠子。
似乎唯有这样,才能突显出自己,同那些活得谨小慎微、瞻前顾后的芸芸众生相比,有多独特。
甚至有人还以“凭什么要为你额外的脆弱买单”、“切,开不起玩笑”等之类的话语作俏皮而精致的反驳。
你开了一个不合时宜的所谓“玩笑”,对方觉得受到了冒犯。你非但没有对自己的鲁莽感到抱歉,反而指责对方不够大度,太强盗逻辑了吧。
你可以觉得对方下限太高,以后不能一起愉快地玩耍,但这不能证明对方承受能力和你不一样就政治错误了。
你的玩笑遭到了别人的反感,你不是反思一下自己哪里做的不合适,或者将对方列入“不能随意黑”名单,而是指责别人玻璃心,合着怎么说都是你对了?
我可以不同意你的反感,但我誓死捍卫你反感的权利。
如果你自诩嘴巴直,那么请让我看到你对自己也同样的“直”、同样的“不留情面”。大量明星自黑吸粉的案例告诉我们,自黑绝对是招人喜欢的一种方式。但是我们往往看到的是,那些标榜自己说话“直”的人们,反而对自己倒是温良恭俭让起来,对自己的敬仰倒是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双标得太离谱。
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检验玩笑是否出格的评判标准,就是看调侃对象的反应。
官方认证机构在于对方,最终解释权也在对方,对方觉得没问题,那就没有,有也没有。对方觉得有问题,那就有问题,没有也有。
划重点:是对方的感觉,不是你的!
不要觉得不公平,因为你享受了“占别人言语上的便宜”之后的爽,以及“噎得别人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的得意,就必须要履行接受别人评判的义务。
06
《破产姐妹》中有句经典台词:“你嘴巴那么毒,心里一定很苦?”
细想之下,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一个人的生存环境该是有多艰苦恶劣,才会一直没有机缘和运气碰到说话好听到令人如沐春风的人。
记得老公第一次带我进家门去见他父母的时候,他爸打量了我之后,对我老公说了一句话,令我顿时就想嫁入这个家庭。
他爸说:“你这孩子,随我,会挑!”
一句话,八个字,夸了在场的四个人。
但凡那些用言语武装自己攻击他人的人,一定不曾领略过这样的语言艺术和魅力。见识过美好的人,怎会再甘愿制造丑陋?
柴静说:为了一个情感宣泄和目的——哪怕是正义的目的和高级的情感,就像车轮一样狠狠碾压过人的心,也是另一种戾气。
满嘴戾气的人,往往缺乏共情能力。无法感知关照他人的情感。
那些自诩为“说话直”却恶意调侃的人们,请恕我也“直”言一句:你毫无分寸开玩笑的样子,真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