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范围内,自杀已成为十分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
看到一篇统计数据: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2015年全球自杀率为10.7/10万人,这意味着全球每年约有接近80万人自杀,每40秒就有1人自杀。
中国情况亦不容乐观,在20世纪8、90年代,中国自杀率达到了约18/10万的高峰,进入21世纪后得到很大改善,自杀率持续降低,据《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20》统计,2019年中国城市自杀率为4.16/10万,农村自杀率为7.04/10万,在世界范围内已处于较低水平。
自杀率这么高,活着难道不好吗?
美丽的风景,丰盛的美食,亲人的关爱,爱人的温柔,亲朋好友的支持,宠物的陪伴。
看见喜欢的人时一瞬间的心动。
为别人的故事打动流下感动的热泪。
被理解被看到的欣喜。
所有美好的体验,不是只有活着才能体验到吗?
其实,在心理咨询当中,一些来访者或多或少有些自杀的倾向。
这些来访者,在别人眼里看来,是病得很重了,所以才去看心理医生,其实,这些来访者,是真诚面对自己的人,是勇敢的人,是不愿被世俗的尘埃蒙蔽心灵的人,是有力量的人。
意识到事情不对,敏锐发觉,寻求帮助,获取答案,转负为正,是一种能力。敢于真诚面对自己的人,是准备好面对真相的人,疗愈的秘诀在于真实,所以他们是最有可能穿越伤痛迎向光明的人。
还有很多人,默默的忍受着焦虑、压力,甚至暴力,直到最后一根稻草压在身上。
是什么原因,让人甘愿放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留在这个世界上呢?
弗洛伊德提出过本能理论,从本能出发解释人的行为动机。
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
一是生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力比多(Libido)”,它代表着爱和建设的力量,指向于生命的生长和增进。
二是死的本能,弗洛伊德称之为“达那多斯”,它代表恨和破坏的力量,表现为求死的欲望。死的本能有内向与外向之分。当冲动指向内部的时候,人们就会限制自己的力量,惩罚折磨自己,变成受虐狂,并在极端的时候毁灭自己;当冲动指向外部的时候,人们就会表现出破坏、损害、征服和侵犯他人的行为。
生本能与死本能并存于每个人的内心,是一种本能,而非病态,也不受理智控制。很多人有过这样的想法,在高处时中想纵身一跃,开车在高架时想冲破围栏,还有很多莫名其妙的念头......
是什么影响了我们的生本能和死本能呢?
原生家庭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没有完美的原生家庭,几乎所有的原生家庭都会带来一定程度的伤害,大多数人,在成长过程中意识不到自己心里有创伤,然而,被我们忽视的心理创伤,只是被假装忘记,其实它早就刻在我们的情绪中、身体中,变成我们的一部分,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父母的哪些行为,会助长一个人的死本能?
父母总是忽略孩子的需求和感受,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孩子表达自己感受的时候没有回应,需求也不被满足,孩子内心就会形成我是不可爱的,我是不被爱的,我不配得到,这会助长死本能。
小时候曾被遗弃,或者情绪和身体的需要被不断地拒绝,会形成对自我价值的否定,认为我是不好的,不应该存在的,这会助长死本能。
当父母过度保护或者情感上让孩子感到窒息,会在内心形成“我不行,我做不到,我必须依靠父母”的模式,这会拿走孩子的力量,助长死本能。
父母过度控制或者专横时,他们会使孩子感到无能且弱小,当什么事情都无法自己选择,只能顺从时,那么他们能决定的就只有自己的生死了。
当父母是完美主义时,他们给孩子的信息是,只有满足了父母的期望,他们才有价值,于是小心翼翼的活着,不断的讨好父母,进而讨好身边的人。
当父母辱骂贬低、吹毛求疵要求或过分羞辱时,孩子接受到的信息是,他是一个坏人,不会被他人接纳。
当父母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给孩子的信息是,他们的需求不重要,他们也不重要。
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会内化为孩子对待自己的方式。
如果父母给的爱足够多,这会让孩子本能的学习到如何爱自己,如何爱别人,如果父母给的爱不够,长大后就会异常的渴望爱,甚至一点点的爱,都当做生命中的珍宝。
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爱、尊重、自由......这些是生命里必须的养分,就如同有了阳光、雨露、水,小苗才能健康长大。如果缺少了这些,我们的灵魂就会生病,就会难受。
当我们被爱滋养着,就会让我们的生本能越来越茁壮,比如:
表达感受和情绪的时候被倾听、被理解,父母始终站在孩子这边。
能让孩子做自己,给对方自由,尊重孩子的选择权。
保持界限,给孩子适当的引导,却不强制孩子听从他们的建议。
鼓励孩子的每一次大大小小的成就,欣赏孩子,不会否定孩子。
被这样养育的孩子,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生本能,生命能量高,积极阳光,抗挫折能力强,敢于尝试,能够活出自己,善于创造丰富美好的生命体验。
每一次的被善待,都会滋养生本能。
每一次不被善待,都会助长死本能。
每一次做错事被罚、每一次被忽略感受、每一次被否定、每一次被暴力伤害、每一次不被允许做自己,都会助长死本能。
一些爱孩子的父母,因为不忍让自己的孩子受苦,想要让孩子健康的成长,于是去学习心理学,或者育儿的知识,可是,养育人自己的心理状态,其实才是决定孩子未来是否幸福的关键。
如果你是一个不快乐的妈妈,那你的不快乐,很容易就会被孩子感知到,即使你不说,孩子也会感受到。孩子天生是爱父母的,如果家里有一个不快乐的妈妈,孩子就很容易去为妈妈的情绪负责,从而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讨好他人。
当一个人的死本能大于生本能,不自觉就想自毁的时候,能做些什么呢?
爱自己。无条件的爱自己,始终站在自己这边,不逼迫自己,不做出任何伤害自己的行为,尊重自己,滋养自己。
真实。如果意识到有负面的情绪,用健康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情绪,一个人的时候去表达,就能排出和清理负面情绪,不把压力积压在心里。
父母没有给我们无条件的爱,那就自己当自己的父母,重新爱自己一遍。确信自己,我是重要的,我是值得被爱的,我是可爱的,我是闪闪发光的。
生活是甜的,不是苦的,当你拥有了一颗纯净的心,就能体会到生命的甘甜。
每个生命,生来就很珍贵,生来就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