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活到老,学到老,老祖先的智慧,我们究竟领略了几分?生命有限,一路学习,几多耕耘几多收获?从生命的开始,学习就从未间断,可谓是终生事业,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好呢?姿势,很重要!
如果,有人问我世间最有智慧的是什么,我想一定是水;如果,有人问我万物走的最远的是什么,我的回答依然是水。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青山看不厌,流水趣何长。
抽到断水水更流。
水的智慧便是,过刚易衰,柔和长存。学习之道如此漫长,如何走的更远?水的姿势便是我们的启迪。
正确姿势一: 柔弱,但不怯懦
流水遇到石头,都是分流,而不是削平了石头,正如故事中想要穿越荆棘的人选择了穿鞋,既然踏平荆棘开路不是目标,何必在启程时,就耗费无谓的体力?
一年前还经常看到媒体信息,关于中国每年人均读书量远落后于某国,或者是《看某国机场,候(认)机(真)姿(读)势(书)》等等,到如今朋友圈是不是就有参加读书会的链接,各种读书打卡的微信群,各种微课和线上分享。这是一种积极的转变,说明大家都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也有了更多各种学习的需求。然而,过犹不及,当各种各样,不同领域的课程,以毫不违和的价格,充斥在我们周围时,我们要做的是选择,而不是希冀凭借努力学好所有的东西,否则,结果往往是费力却不讨好。
正确姿势二: 平常,而不平凡
智者往往告诫世人,要有一颗平常心。因为当心不再为得失所困,不再为输赢所缚,就可以更自由更有力更专注。学习,需要的正是这样一份专注。
应试的学习,由于更多的是对于应试结果的功利,所以,往往难以做到深入的理解,更枉谈学以致用。
正确姿势三: 勤劳,却不疲劳
业精于勤,学习需要坚持,只有勤劳的耕耘才可能会有收获,但是,也要做好劳逸结合,紧绷的弦是容易断的。这就是我们经常发现,那些学习很有效率的人,往往也会玩儿。因为,疲劳除了聊以安慰自己的内心,并不会带来效率的。
总结起来,都是一个“柔”字。柔和长存,不勉强自己全能,不勉强自己速成,不勉强自己强撑。走学习之道,你,用对姿势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