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第(97)篇 字数:2814累计字数:178664
今天是周日,可真是个好日子,好不容易遇上个不用上班能休息的机会,恰好村里有人结婚过喜事,趁着这个空,可以去吃席了。
这要搁在以往,也只能随个礼,早上吃碗馄饨,中午的宴席因为要上班,肯定是被错过了。记不清有三四年的光景,遇上婚丧嫁娶的大事情,都是要么去随礼,吃顿早餐,酒席就一律忽略。说实话,这样的事情隔三差五都会遇到,即使家家都要去,吃是吃不过来的,时间久了,对酒席上的菜都没有了胃口。
因为新郎官要去迎娶美丽的新娘子,山高路远的,一大早就出发了,等我赶到的时候,迎亲的车队早已经出发了。
大部分早到的宾客,已经吃过早餐。过喜事的早餐一般就是馄饨,主家提前几天已经请左邻右舍帮忙包好,薄薄的面片,包上菜馅,用手捏制而成,成品很像元宝,我们当地人过事宴宾和逢年过节都吃这种饭食,所以馄饨也是很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了。
过事这天早上,厨师们烩好菜,里面有白菜、海带、木耳、豆腐、肉臊子等,下锅煮熟的馄饨舀在碗里,浇上烩菜,调上红油辣子,醋,如有条件,再佐以切碎的糖蒜、韭菜、八宝咸菜,非常可口和开胃,难怪大家都非常喜欢吃。
因为好吃开胃,我平时吃早饭都是一碗,遇到这样的时候,能干两碗。
吃过早饭到新娘子回家的这段时间里,来自十里八乡的宾客们都坐在院子里,观看主家请的秧歌队表演。这些人一专多能,既能敲锣打鼓扭秧歌,还能跳舞和唱歌,更有甚者,秦腔眉户剧来一段,也不比专业剧团的人差多少。
也有的人坐在空桌前喝茶聊天,也有人玩扑克牌,在新娘子进家门前,歌舞戏曲娱乐想干什么干什么。
大约十一点多的时候,有人嚷着,“来电话了!新娘子快到家了!”帮忙的人中,有负责放爆竹的人,把礼炮、鞭炮从主家大门口一直摆放到村口,摆放的长度以主家买的烟花爆竹多少为准。
终于,村口传来鞭炮的响声,迎亲的车队马上要进村了,早已等候在一旁秧歌队整好了队形,敲锣打鼓,扭着秧歌步子迎了上去。秧歌队的主要成员为新郎官的父母,身着龙凤袍,后面跟着七姑八姨等新郎家的主要亲戚,都化了彩妆,穿着戏装,随着锣鼓的节奏,扭着秧歌朝车队来的方向迎了上去。
村里的小孩子们,早已站成一排,挡在路口,向新郎新娘讨要红包,过去都是发喜糖,现在的孩子都不爱吃糖了,就以要红包为乐。不在乎红包大小,只要抢到手就高兴的不得了。
当婚车和秧歌队相遇时,婚车停了下来,秧歌队绕着婚车扭起了秧歌,锣鼓齐鸣,礼炮升空,鞭炮被点燃了,和着礼炮的响声,腾起一团团烟雾,围观的乡亲们用手捂着耳朵,两眼朝着婚车张望。
秧歌队围着婚车绕了三圈后,炮声响过,秧歌队在前面领着,婚车跟着继续前行。
婚车走到了大门口,停下来了,新郎的母亲拿着几个大红包,先发给押轿的(一般由新娘的弟弟或者妹妹承担押轿任务),然后最大的一个红包是发给新娘子的,习俗上叫下轿礼,用红包封着。新娘接过红包,才起身准备下车,然后由新郎抱着进门。
别看最后这一步,抱着新娘进门没那么容易,村里的爱玩热闹的人把大门关了,一大堆的人堵在门里,不给红包不让进,外面的人七嘴八舌地在哄着要开门,里面的人就是不给开门。
管事的问里面有多少个人,要多少个红包,门里面的人回答着比如20个人,或者30个人,外面就得塞进20或者30个红包才能开门,起先塞进去的红包不够,那是不起作用的,然后管事的人想了一招,找一个代表谈,谈好了,就把红包交给这个代表,代表拉开了门栓,外面的人在一阵轰笑中一拥而进。
在门开之前,新郎抱着新娘要一直等在门开,新娘的脚是不能落地的,这个过程经常需要二三十分钟,没有好的体力,新郎怎么能撑得住,何况又是这么热的天。
甭管大家伙怎么闹,所有人都是在欢笑中闹,无论谁出什么幺蛾子都不能生气,毕竟过喜事嘛!
进了大门不是就完了,还有洞房门呢!一样的闹剧又开始了,再来个20来分钟进洞房门是常事,等进了洞房,新郎估计也累得差不多了,瘦点的媳妇还好,如果娶回个胖媳妇,那新郎就惨了,嘿嘿。
进了洞房,让新郎先歇会吧,跟妆的人整理一下新娘新郎的妆容,就等主持人宣布婚礼仪式正式开始了。
音乐响起,主人拿着麦克风终于开始宣布仪式即将开始,院子里已经挤满了围观的亲友嘉宾,焦急地等待新郎新娘闪亮登场。
为了搞活气氛,在正式开场前,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让大家不停伸出发财的手,使劲拍,打礼花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分别站在了T台的两侧,做好了准备。
在主持人的安排下,新郎先登场了,主持人先做了采访,然后让新郎走过T台,去迎接等候在花亭下的新娘,并在主持人的授意下,单膝跪地,双手捧上鲜花向新娘求婚,喜娘接受了就扶起新郎,手挽手走上舞台中央,两旁的礼花就在这时嘭嘭嘭地打出了缤纷的花,给舞台增添了更多祝福的气氛。
婚礼仪式欢乐有序地进行,夫妻对拜,戴钻戒,喝交杯酒,由村支书担任的证婚人宣读和颁发结婚证书,完了之后再给一对新人致上祝辞。
接下来的节目更为引人注目,那就是改口,台上坐着新郎新娘的父母,主持人开始让新娘先改口叫未来的公公婆婆,儿媳妇甜甜地先叫一声“爸!”,新郎的爸爸高兴地答应,主持人问,“儿媳妇叫得甜不甜?”爸爸说:“甜。”主持人又说:“甜就快掏钱!”新郎的爸爸从口袋里摸出一个又大又厚的红包,在观众的笑声中递给了新娘子。
接下来,主持人宣布,新娘子改口叫“妈”了。新娘子甜甜地叫了一声“妈——”,不等主持人发话,新郎的母亲就“哎——”地应了一声,主持人问:“想不想再听?”新郎的母亲说:“想!”新娘子又甜甜地叫了一声妈,主持人问:“甜不甜?”母亲说:“甜。”话筒里传出:“甜你还不快掏钱?”大家一阵哄笑,母亲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了新娘子。
台下的观众都非常关注这个环节,因为大家都想知道红包里装着多少钱。一般爸爸给的有10001元,意为“媳妇是万里挑一选来的”,妈妈的红包里是9999,意为“夫妻恩爱天长地久。”
紧接着,该新郎改口了,主持人问:“你想先叫爸还是先叫妈?"新郎想一下答道:“先叫爸。”主持人马上调侃道:“真聪明,为什么先叫爸?因为爸爸掌管着经济大权。”大家又是一阵哄笑,新郎郑重地叫了一声爸,新娘的爸爸答应了,从包里掏出一个大红包,递给新郎,新郎接过,“谢谢爸!”然后又是新郎改口叫妈,新娘的妈妈也会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新郎,新郎同样接过之后,向妈妈鞠躬致谢。
有一次,我曾经见过,在婚礼仪式上,新郎改口叫妈的时候,新娘的爸妈摸出一张银行卡,举过头顶挥挥手,说:“12万。"天哪!在农村,12万的改口费可不是个小数目,娘家人好大方!
婚礼仪式接近尾声,主婚人新郎的爸爸向大家致了答谢词,一来感谢大家参加他儿子的婚礼,而来希望大家吃好喝好。
随着主持人一声宣布,新郎新娘的婚礼圆满礼成,喜宴开始!大家纷纷落座,菜端上来了,酒端上来了,喜糖也拿来了,一对幸福的新人向大家敬酒,主家的主要亲戚也依次向宾客们敬酒。
酒过三巡,菜上五味,酒宴在《家和万事兴》的主题声中谢幕,众人酒足饭饱,在欢声笑语中成群结伴离开了。村里帮忙的人收拾完桌上的残羹剩菜,接着开始第二轮宴席。
齐帆齐2021年度读书写作进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