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过不少红学家写的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他们的观点真是令人看的盘根错节,纷繁复杂。所以每一次阅读《红楼梦》,都要把它当作一部全新的作品去品读,而不要受任何观点的左右,否则不如不读。
从所周知,《红楼梦》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由清代文学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章回体小说。近三百年过去了,《红楼梦》早已走出国门,赢得了世界的喜爱和尊重。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它的衍生作品众多,而它对后人在文学创作上的巨大影响和借鉴,真是非同小可。像鲁迅、郁达夫、巴金、老舍、林语堂、张爱玲等,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上都受到《红楼梦》巨大的影响。大家熟知的网络文学代表作《甄嬛传》同样也是继承了《红楼梦》的叙事手法和语言艺术,拍成电视剧后,收视率一路飙升。凡此种种,不胜枚举。《红楼梦》早已蜚声海内外,然而,却鲜少有人知道,在《红楼梦》创作的背后,又承载着曹雪芹怎样的沉浮人生?
1715年,江宁(今南京),一处深宅大院中,一声婴儿响亮的啼哭带给了这家人全新的希望,这个新生儿就是曹雪芹。曹家原本也是汉人,只是后来入了旗籍才成为旗人。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是皇三子玄烨的保姆,稍微懂点历史的人都知道,玄烨也就是后来的康熙皇帝。凭着这层特殊的关系和曹家先人自身的努力进取,曹家几十年来备沐皇恩,成为江南名副其家的富贵之家。然而曹雪芹并没有像家人期盼的那样在仕途上有所作为,却因为他的杂学旁收在文学领域大放异彩。
康熙二年,曹雪芹曾祖父曹寅举家移居江宁,专职“江南织造”,从这年起,曹家开始了三代四人五十八年的秦淮梦,而这一段显赫的家族史,正是为曹雪芹后来创作《红楼梦》打下了深厚的积累。我研读了一下曹雪芹的家族史,发现这个家族对曹雪芹影响最大的是“文化”。这里一定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曹雪芹曾祖父曹寅。曹寅是康熙皇帝的宠臣,但他还是一位文学家,精通诗词,通晓音律、戏曲、书法…家中藏书颇丰。这样的家族文化艺术氛围,为少年曹雪芹的文化教养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很显然,《红楼梦》这样一部传世名著,闭门造车是不可能写出来的,那么是怎样的经历让曹雪芹决定创作《红楼梦》?
曹氏家族与皇家的深厚渊源,为曹家带来了百年荣华,也埋下了巨大的祸根。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也非一朝一夕。康熙帝在位期间,六次南巡,有四次都由江宁织造府曹家接驾,这是何等的荣耀,但是荣耀背后呢?就三个字:费银子!曹家显赫一时,日常排场铺张,加上五次接驾,久下的巨额亏空,直到曹寅去世都没有补上。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等雍正继位,曹寅嗣子曹頫终因经济亏空、骚扰驿站、转移财产等罪革职抄家,两手空空举家迁回北京老宅,乾隆年间,曹家子孙流散。曹氏家族从此彻底败落。瞧瞧,这和《红楼梦》的结局如出一辙。
曾经是江宁织造府的富家公子,家族显赫之时风光无限,锦衣玉食。一朝败落,只落得“举家食粥酒常赊”。这种巨大的落差和内心的痛苦,幻化成一杆生花妙笔,让曹雪芹将家族末世的感悟,都寄托在文学创作中,在写作中寻求心灵的解脱。《红楼梦》这部满怀家族回忆气质的作品里,折射了中国十八世纪富贵之家的生活百态和封建官场的腐朽堕落。一部包罗万象的《红楼梦》让世人看到了曹家几代人的兴衰。
《红楼梦》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很大一部分源自于曹雪芹将他渊源的家学,转化为小说的创作素材,使我们在阅读之际,常常爱不释手,啧啧称奇。家族曾经的辉煌,超群的想像力,细腻的情感,一并构成了曹雪芹创作的的特色。除此之外,曹雪芹的博学多才,也让《红楼梦》成为了一部认识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在《红楼梦》第三回中,描写王熙凤时,光是衣着就精细到了极致!他写到:“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这些工艺,材质的描写,若不是家里几代人管着皇家织造的事务,让曹雪芹从就小耳濡目染,他是断断写不出来这些的。当大观园中那一个个活色生香,性格迥异的美丽女子跃然纸上时,想必那时的曹雪芹早已梦回京陵…
《红楼梦》中的贾家荣华富贵尽显,而江宁织造府的曹家与之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而曹雪芹丰富的人生经历,也造就了他对中国园林的通达,所以他笔下的大观园,既有北方皇家园林的恢弘大气,又有南方士人园林的细腻精雅。正如清代著名的《红楼梦》评论家“二知道人”所说:“大观园之结构,即雪芹胸中丘壑也,壮年吞之于胸,老去吐之笔耳。”
曾经优渥的家庭条件,文武兼修的家族文化的熏陶,再加上极高的个人禀赋,深厚的文化积累,曹雪芹在他的书斋《悼红轩》里潜心写作,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完成了传世巨作《红楼梦》,也成就了他自己!如果没有《红楼梦》,世人哪知曹雪芹?
《红楼梦》至今已翻译成三十多种语言,一百多种译本,成为了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著。曹雪芹满腹学问,却没有留下一部诗集,幸好有《红楼梦》传世,我们才有幸在书中读到他那些牵愁照恨的妙语好词。
在本文的最后,我用自己写的一首拙诗来缅怀一代文学巨匠曹雪芹。
PS:我不会写诗,请无视平仄。
悼红轩里著红楼,荣华富贵付东流。
都言作者字字痴,谁解曹公笔下愁。
大观园中群芳散,金陵繁华难回眸。
泣血之作传五州,化成琼琚万古留。
文|兰馨瑶
笔随心走 坚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