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演奏家思维:怎么样设计自己的刻意练习方案
导语
我们继续得到高研院的自我精进课程模块。这节课我们要面对的问题就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刻意练习方案?
你一定听说过“刻意练习”这几个字,在很多的行业和领域,比如艺术界、体育界,只要是需要提高某项技能或者能力,最有效的方法,都是刻意地进行大量、重复的练习。用中国的老话来说,刻意练习就是从“熟练”到“生巧”的过程。
但很多人觉得,刻意练习“干就是了”,只要我愿意花一万小时来练习,就一定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高手。为什么还要设计方案呢?
我们会发现,同样是练习,有的人突飞猛进,有的人却越练越差。因为如果方向错了,练得越刻苦,离目标其实就越遥远。甚至,错误的练习方法一旦成为人的习惯,再要改过来,可就难了。
所以,刻意练习,不能一味地勤学苦练,我们还要掌握方法。也正是这个原因,我们请来了殿堂级的钢琴演奏家赵胤胤,他会告诉你,他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刻意练习方案。
钢琴演奏是一个童子功,每一个敢说自己会弹钢琴的人,至少都练过十年八年。像赵胤胤他从3岁开始就学习钢琴,到读大学的时候,他的练习总时长就已经超过了5万小时。如果按照1万小时定律来算,他在6岁时就已经算是一个专家了。
但要成为世界级的钢琴演奏家,那光一万小时是不够的,他还得掌握正确的练习方法。
赵胤胤告诉过我三件事,让我感觉很震撼:
第一件事,他说,刻意练习,不是练得越多越好。很多钢琴家年纪轻轻一战成名,但到了20多岁就没有办法演奏了。为什么呢?因为小的时候不懂得科学的练习方法,把手指给练废了。
第二件事,他说,因为从小练琴,所以他对高强度学习和大量重复练习这件事是不会烦的,于是他从中总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练习方法。
第三件事,最近几年,赵胤胤自己也在不断地进入新的领域,比如说品酒、投资等。无论是什么领域,他都不怵,很快就能上手,就是得益于前面总结的这套方法。
这节课的课程导师是赵胤胤,研究员是邵恒,由赵胤胤来亲自为你讲述。
我们开始。
你好,我是赵胤胤。
钢琴演奏家这个职业有特别特殊的一点,那就是无论你是哪一个级别的演奏家,你永远需要练习,而练习就是我们的工作。那么接下来,我将和你分享这一套我总结出来的刻意练习的核心理论。
想象结果
刻意练习的第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想象结果。
在每一次演出之前,我都要针对这一次的演出,设计出一个长达三到四个月的练琴计划,制定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就是想象结果,想象每一首曲子,我想让它传递什么样的效果,唤起观众怎样的感受。
对结果有清晰的想象力,是演奏家必备的能力。为什么这种能力那么重要?因为演奏是现场发生的,不可以复制。现场听众的感受对于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你可能不知道,哪怕就是同一首曲子,不同的演奏家演绎出来的结果完全不一样,因为他们想传递给观众的感受是不同的。
我给你举个例子:
我们这个行业里唯一一个可以称得上是大师的女性,她叫Martha Argerich(马尔塔·阿格里齐),是一个阿根廷人。她的一切演奏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唯快不破,她就是快。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大部分人弹都要超过35分钟,她弹不到30分钟。虽然只是几分钟的区别,但是在钢琴演奏里一分钟可是一千多次的敲击速度,其实还是极具挑战的。因为她的理解,美就是快,所以她居然可以为了快而漏音。
我曾经当面问过她这个问题,她说,对啊,因为我要那个速度,人类的极限就能敲击这么多次,我怎样突破这个极限?除了自己不断地变快以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不重要的音漏掉。因为第一,不影响旋律;第二,不影响和声;第三,又不影响曲目的结构。但是它给了我速度,速度使人兴奋。
所以你看,她认为没有了速度,就没有了兴奋,那她的听众体验就达不到她所想象的那个结果。于是她就用了一个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方法把这个效果表达了出来。
还有一个极端的例子就是Claudio Arrau(克劳迪奥·阿劳),他是更老一辈的大师,而他的特点就是慢。如果上面那首曲子让Claudio Arrau来演绎,那他大概要弹40多分钟,所以并不是说只有一种方式来诠释美。
当我成长了以后,我会发现,弹慢比弹快更难,因为你每一个音符都要打磨,每一个音符都被放大了。当然了,音乐的处理不仅仅是快和慢的区别,我说快和慢,是想给大家举一个迅速能理解的例子。
孤立问题
好。想象出了结果,其实就等于设定了目标,那么我们可以进入第二个重要的方法,孤立问题。
当我进入训练之后,把一首曲子弹得顺畅,大概需要占用我整体练琴时间的50%,但是真正考验我个人能力的,恰恰是在顺畅之后的50%。这个时候,孤立问题的意识就变得特别重要。
举个例子来说:
我最近在练习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到了第三乐章,我发现有两个音符听上去是紧密地连在一起的,但是其实我想要的效果是在这两个音符之间,留有差不多1/8秒的空隙,怎么留空隙?就变成了我要孤立出来的问题。
我发现,我在单独弹奏这一小节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只需要我在弹奏第一个音符的时候力度轻一点,手指提早离开琴键,下一个音符稍微重一点,空隙就出现了。但如果只是做到这一步,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我要确认的是,这个所谓的解决方案,是否会受到其他部分的影响。也就是说,把这一大段连起来弹又会怎么样?
于是,我先把这两个音符后面两个小节连起来一起弹。没有问题,再把前两个小节连起来,都没有问题了再把一整段连起来一起弹。然而,在我把前两个小节连起来一起演奏的时候问题出现了,我的手脚的配合变得非常不协调。我发现,原来这个真正的问题并不是我手指的控制,而是踏板和左手之间的配合,导致了后面的音效和节奏都有了失误。
你看,很多时候我们发现问题很容易,难就难在你如何能绕过问题的表象,精准地找到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根源。我们演奏家常用的方式,叫逐层叠加,就像侦探拿个放大镜一样,在原始问题的周边一层一层地仔细盘查。
明确指令
孤立问题的重要性你已经知道了,刻意练习的第三个重要方法就是:明确指令。
有这么一个比方,一个顶级的民间高手碰到最差的职业选手,也会被打得落花流水。为什么呢?因为顶级的民间高手所谓的玩法都是下意识反应,而真正的职业运动员会拿出他们明确指令后的反下意识动作进行对抗。
如果说一个拳击手,只要出重拳,就说明他出拳速度快,如果打慢了,那就不是重拳,那叫抚摸,这你很容易理解。但是在我们这个行业里,恰恰会遇到需要特殊用力方式的时候,比如,弹一个非常轻的音,但是敲击速度非常快。这就需要通过明确指令来进行训练了。
当然了,明确指令不仅仅是一个反下意识动作,它还包括了你给自己、给他人的指示是否传达到位。我们总是认为自己知道了就能做到,但如果知道了就能做到,就没有练习了。
那么,针对上面提到的两种需要明确指令的情况,我们会怎么练习呢?
通常,演奏家会用一些看似简单、初级,但是却非常实用的方法来提醒自己。
我给你举个例子,我之前在德国的莱比锡和德雷斯顿交响乐团合作。这是一个全球最古老、水准最高的交响乐团之一,大部分的贝多芬交响乐都是为这个团而创作的。他们的首席水准都非常高,然后排练的时候我说,这个乐句我想大家一起做一个渐慢,然后再结束,因为这是一个慢的乐章,这样表达会更好。同不同意?大家都没有异议。那么如何把这个渐慢做好,我们就需要一个同时渐慢的指令。
因为演奏的时候不能说话,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眼神的交流,好让对方知道,我要开始做这个渐慢了。那怎么做提示呢?我是中国人嘛,我就拿了个铅笔在谱子上写了个“看”字,然后把那个“看”字指向大提琴谱子的那一行,说明弹到这儿,我要看大提琴首席。然后大提琴首席也在自己的那一拍上画了一只眼睛,然后把这只眼睛又画了一个箭头,指向钢琴。
你看,文字和符号虽然简单但是高效,再厉害的高手,也会用这种方式来提醒自己要解决的问题。 因为练习是需要标准化的,所以解决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在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给出具体的行动指令,提醒自己做出那个正确的动作。
寻求第三方反馈
接下来,我要告诉你刻意练习的第四个重要方法,寻求第三方反馈。
我在朱莉娅音乐学院学习的时候,经常会有一种小型的交流会,有点类似于医生的会诊。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会在这个会诊会上演奏一首自己的曲子,演奏之后,大家会从不同的角度给出意见和反馈。
但是当你成为了一个演奏家之后,就很难再得到真正的第三方反馈了。原因很简单,首先你不会这么做,这并不是因为我们很高傲,认为自己弹得太好了,不是这样的。而是我们自己已经有了自己的系统,那么在我们自己的系统里,我相信我肯定是最权威的。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讲,对于我这个个体,能寻求的第三方还是自己。
那么我用最简单的方法,首先我把自己的演奏录下来,原来是音频,现在是视频。录好了之后,我变成了我自己的第三方,我会很认真地从第三方的视角,在一个欣赏的过程当中给予自己帮助。
同样的方法,在其他领域也可以应用,尤其是在和表达相关的工作里。我有个企业家朋友,他在企业要上市路演的时候来找我帮忙,所以我就让他用同样的方法把自己的演讲先录下来,然后让他从第三方的角度去观看。当他从第三方的角度观看了之后,他发现,他的小动作特别多,还在一句话里居然说了九个“然后”。
如果你没有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来审视自己,有些问题是很难感受到的,但是当你把自己抽离开,这些问题其实变得非常明显。
了解你的练习工具
好了,以上这四个步骤,想象结果、孤立问题、明确指令以及第三方反馈,就是我进行刻意练习的核心方法论了。当然,我还想再给你第五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就是了解你的练习工具。
要说钢琴家有什么工具,很多人可能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钢琴。但是如果要认真延展开的话,我们的双手、我们身体的发力系统、我们的琴凳、我们的演奏环境,不同的音乐厅、不同的声场,其实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工具。
举个小例子,比如说我们的琴凳四条腿,它站得很稳固,所以你可以很放心地以各种姿势坐在上面。但是当弹奏钢琴的时候,我们只能坐凳子的1/4,把另外的支点,落在演奏的双手上。
为什么?原因很简单,演奏的过程坐稳不是你的目的,随时进攻才是你的目的。和所有的竞技体育一样,无论是拳击、羽毛球还是网球,在开始进入到战斗状态的时候,都是身体前倾的,也就是随时要向对手发起攻击。所以我们不能在一个舒适的状态下、把重心放到偏后的位置,去面对我们的钢琴。
除了琴凳以外,双手当然也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重要工具。
比如说,我们的五根手指其实是由四根筋腱来控制,无名指一定是最弱的,无论你是多么强大的钢琴家,和你自己的其他的手指去做比较,四指一定最弱。
那么在指法的编排上,你就会针对性地进行一些指令,比如在无名指要演奏的那个音符上,写一个重音的标记。
为什么还要编排个性化的指法呢?虽然我们每个人,手的构造基本一样,但是每个演奏者的速度、力度、技巧是有差别的。所以,当已经有了现成的乐谱之后,我们还是要编一套属于自己的指法,我们叫它“演奏密码”,每一个人的演奏密码都不一样。
我有一个师兄,他要演奏一首非常复杂的曲目,拉赫玛尼诺夫的《第三钢琴协奏曲》,那可能是历史上音符最多的曲子。我们每一次演奏这首曲子,都恨不能再多生两只手出来。然而他花了差不多两个礼拜的时间,根据他自己的特点,把一整套曲目的指法全部标记出来了,也就是说,他的特殊指令全部写好了。然而,谱子丢了。那一刻,他除了抓狂的心情,什么都没剩下,因为让他再面对一个没有他自己密码的空白谱子,他真的弹不出来。这就是当你了解了工具之后,它给你量身定制出的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同样的道理,如果因为不够了解你的工具,造成了肌肉的损伤,那么对于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是绝对致命的。著名的作曲家舒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他最早其实是想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而且迅速地成为一名钢琴演奏家。后来他发明了一个小机器来练习手指的力量,但恰恰是因为对“手”这个工具不了解,过量的练习导致终身受伤,所以也就和钢琴演奏无缘了。
在我们这个行业,有了一定的基础,甚至一定的成就之后,你会发现,单单只靠练琴,已经不能取得进步的成果了。所以,了解你的工具能在各个方面减少你失误的可能性,从而大大地提高练习的效率。
那么对于你来说,生活和工作中的工具就更多了,但是我们对工具往往是很草率的,并没有真正把它发挥到极致。听到这,你就可以仔细梳理梳理了。
大家都知道一句名言,成功是99%的汗水加1%的天赋。在我们这个行业里,十五六岁之前,基本上是100%的汗水,零天赋。因为不需要天赋,你是在一个技术的积累期,你只要用正确的方法向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地叠加式地练习。你练10个钟头已经很努力了,别人练了12个小时,对不起,他一定比你弹得好,就这么简单,硬道理。
当你进入到那个叫做天赋的房间以后,你会发现努力和天赋的天平迅速地扭转,你需要更多的时间去挖掘你身上的天赋,当然,如果你有的话。所以我常常说,在我这个行业勤奋只是一个月台票,连个站票都不是,它只能让你进入到这个场景,但是具体走多远,对不起,看看你的天赋能挖出多少。那个挖掘的过程,就是刻意练习的过程。
总结
好了,说到这里,我已经把一个成为职业钢琴演奏家刻意练习的方法告诉了你,那么这五个步骤对你有什么用处呢?我们来回顾一下。
第一,进行结果想象,也就是说,要尽量具体地描绘你的目标。
第二,孤立问题,也就是当一个错误出现,要像拿着放大镜一样仔细拆解每一个和错误相关的因素,找到真正的问题所在。
第三,在格外需要纠正的弱项、难项上,给自己一个特别明确的行动指令。
第四,在自己做的事情上,尽可能地寻求第三方的客观意见,当然,这个第三方也包括你自己。
第五,最大化地确认和研究你的工具,根据它的原理和特性来优化你的练习方式。
那么,今天我们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关于如何进行刻意练习,以上就是钢琴演奏家赵胤胤给你的行动原则。下面,我想问你的是,你自己有什么工作或者练习可以用这套行动原则拆一拆吗?欢迎你在留言区写下来,启发更多的同学。
我们下节课见。